今天暑假來一趟谷關之旅吧,但是從家裡一直開車到谷關才下車,似乎有點無聊,所以我當然要找個中繼站下來走走,而石岡水壩是一項很好的選擇,因為水庫集水區周圍的視野都很寬廣,在大壩上行走,是會讓心情愉快的(前提條件是氣溫要適宜)
石岡壩有附設停車場,停車場旁就是觀景區,可以欣賞大壩洩洪的雄偉畫面,剛好前幾天中南部連續豪雨,所以此時來水庫走走正是時候
先來幾張萬馬奔騰,其實近看還是會有點恐怖
果然不同的相機快門速度,會拍出不一樣的感覺
眼前的石岡壩建於民國63年,並在民國66年完工,是由國人自行設計、施工的混凝土重力壩,是一個橫跨大甲溪的水壩,提供台中市農業、民生及工業用水主要水源區
石岡壩在洩洪及排砂到下游時,為避免破壞下游的河道,所以有經過特別的計算及設計,在壩體後方增加消能池,讓宣洩後的水流能量先在消能池消耗一下,所以可以看到大壩後方的區域就是緩衝區域,讓水流能夠先在此沉寂一下消消氣
稍微算了一下,現在的石岡壩有排砂道2座、溢洪道15座,以及階梯式魚道1座,相當的雄偉,算是大型壩體
來看一下排砂道,設置在左岸進水口旁,設有擋水胸牆及導流牆,主要功能為防止進水口前淤砂過高而流入進水口,造成水質不良,所以必須定期或不定期操作排砂為必要措施
要欣賞洩洪的宏偉,不是在側邊看,而是要到壩頂看,所以我下一步就是走到大壩上,而經由小公園旁的階梯,可以直接登上大壩
石岡壩經過921的洗禮,造成壩體有大程度的損害,而大壩橋面上也略有不平及歪斜,所以現在已公告禁止車輛通行,但是開放行人通行,而今天的天氣並不會太炎熱,所以漫步大壩,是相當舒服的
上游集水區,相當美麗的風光景緻
溢洪道是大壩最重要的設施,功能是排除水庫安全蓄容量以外之洪水,以確保水庫之安全,溢洪道的形式有很多種,像石岡壩與石門水庫的溢洪道就長得不一樣,溢洪道的設計有是有學問的,溢洪量、結構強度等等,也都要經過精密計算,而站在溢洪道的正上方,可以體驗一下驚悚的感覺
哦,另一個高驚險指數的設施就在眼前,橋面上設置一條玻璃透明區,下面就是湍急的洪水,我承認拍照時,腳還不太敢站在玻璃上
2座排砂道、15座溢洪道之後,就是一座階梯式魚道,石岡壩的原始設計並未考慮到溪魚洄游問題,所以沒有設置魚道,而在921震災損毀復建時,廣納了地方保育團體、學界人士及民意代表之訴求,於右岸壩體受損的第16號溢洪道增設魚道一座,作為保護大甲溪自然生態保育,讓溪魚能夠洄流到上游區域
大壩的末端是一處廣場,名為九二一地震紀念地,顧名思義就是921震災的紀念地
這是什麼鳥,先拍下來再查詢,答案是洋燕,普鳥一枚
上游集水區與下游洩洪區的風光明顯不同,上游是一幅寧靜的畫面,據說石岡壩也是拍鳥的好地方,尤其是猛禽,魚鷹、大冠鷲、遊隼都有在這裡出現過
921地震的精確時間地點如下,民國88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12秒,震央在東經120.78、北緯23.85,規模7.3級,深度8.0公里,這些數字永遠深留在台灣人的心中
921地震損毀了石岡壩的編號第16、17、18三座溢洪道,這些遺跡清楚地呈現在眼前,讓大家記取教訓
大鐵管也承受不了地震的無情
921震災紀念地雖然只有簡單的設施,但卻清楚描述著大自然的無情反撲,位於震央的南投縣,受創更是嚴重,雖然地震當時我人在受傷害較少的桃園,但也是嚇得好長一段時間才恢復
921震災紀念地後方還有一條小徑,我繼續走下去
下面還有一座涼亭,以及不同角度觀看溢洪道,我依照慣例紀錄一下,然後在此折返
再度回到大壩,旁邊一座建築物,看起來像是管理中心,去參觀一下吧
哦,大甲溪水資源館,進去詢問之後,才知這是新的展館,施工中尚未開放
石岡壩漫步之旅結束,我走另一條路回停車場,也不忘回頭看看這一座雄偉的大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