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Covid-19疫情已逐漸趨緩,但是仍有不少旅遊點未開放,或是開放卻限制人數,不知道要恢復到往日盛況,需要多久的時間。我從週六凌晨拍日出開始,就碰到不同地點關閉未開放,所以就到處壓壓馬路,結果不知不覺壓到南投國姓鄉,來看看這一座有開放參觀的糯米橋吧
國姓鄉糯米橋不只是糯米橋而已,前方這一片小廣場,有設置攤販、洗手間、遊客中心,看來鄉公所要打造這裡整理成為一處觀光景點的企圖心很強。只是現在疫情期間,連大景點都不見得有人,這處小景點會不會有人潮,待會見真章
來看看這一座特殊橋樑吧,國姓鄉糯米橋建造於昭和15年(1940年),又稱北港溪石橋,建造的原因則是正值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需要運輸北港溪上游仁愛鄉境泰雅部落山區的松柏而建造的,但由於建造時缺乏材料,故先民改以糯米、紅糖、石灰等傳統材料,取代接黏石塊的水泥
糯米橋在建造時有做過一些所需角度和斜面的力學計算,故能經歷多次天災水患後,依然屹立於北港溪中,現在已成為眾橋之中相當具有輩分及傳奇色彩的歷史文化橋樑,也被列入縣定古蹟保存
糯米橋寬約5公尺、高約20公尺,長53公尺,橋基由三座橢圓橋柱支撐橋面,跨越北港溪兩側石壁,形成四孔之拱橋,相當富有造形藝術之美
至於橋身的石材,則取自北港村埔尾段之山區,就地打造而成,每個石塊尺寸大小皆依橋身拱形狀打造堆砌
原橋樑的護欄在莫拉克風災時侵毀,而新的永久性護欄則是在2018年修復完成,所以與橋面的顏色不一樣
新的防護欄有一些安全上的設計,首先在護欄間有間隔30公分的縫隙,用以降低洪水通過橋面時的阻力
另外也有「隱形防墜網」的設計,作為護欄間距與高度上的補強,緊急時可做為安全上的一層保障,而在平時就可以做為螞蟻雄兵的通道(ㄎㄎㄎ)
來欣賞一下北港溪風光,北港溪原是一條清澈、美麗的溪流,源自合歡山西麓,經惠蓀林場、穿過仁愛鄉清流部落,進入國姓鄉,只是這幾天中南部豪大雨,各地淹水不斷,也造成溪流湍急混濁,今天就看不到美麗的風光了
站在橋面上,很難想像洪水曾經淹到橋面上,還損壞了護欄
糯米橋周遭是一處典型的山區小農村,現在已打造成為休閒農業區,而在橋樑的兩側也經過了整理,告訴來訪的旅人,這附近有許多值得探訪的地方
果然是南投縣具代表性的名橋,三不五時都有來訪的旅客
再從幾個角度拍下這一座美麗橋樑作為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