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我在5年前曾經來體驗北港朝天宮媽祖繞境的活動,那是一場很累的行程,北港朝天宮再加上前方那一條中山路的熱鬧商圈,假日時總是人滿為患,相當的熱鬧

其實我對朝天宮的寺廟本身,一直還沒有來一場真正的巡禮,朝天宮是全台數一數二有名的媽祖廟,這樣香火鼎盛的寺廟,要好好拍照並不容易,所以我這次決定早一點來,不到七點鐘的中山路與朝天宮,展現了難得一見的寧靜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自清朝以來,北港朝天宮就是臺灣媽祖廟分靈最多之祖廟,農曆春節至3月媽祖壽誕期間,香客人數冠全臺,是「三月瘋媽祖」典型代表,而每年農曆3月19、20日兩天迎請朝天宮媽祖遶境祈福,成為「北港迎媽祖」的年度盛會,各位有機會真的要來體驗一下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關於北港朝天宮之肇建,源自施琅平台之後康熙33年(1694年),由佛教臨濟宗第34代禪師樹璧和尚從中國福建湄洲朝天閣恭奉天后聖母神像,在當時臺灣諸羅笨港登陸,移民請留下住持,樹璧和尚遂成為第一代的開山住持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三百多年歷史的北港朝天宮,經歷了乾隆、道光、咸豐年間的多次整修,而在日治時期明治35年(1905年)嘉義地區大地震後,朝天宮正殿、拜殿毀損,重建時禮聘漳派大木匠陳應彬主持,並於大正元年(1912年)完成,奠定今日朝天宮廟宇巍峨的現況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國定古蹟-北港朝天宮的建築藝術,是絕對值得細細品味的。朝天宮的建築屬福建系統,為一宮殿式之建築,,座北朝南,為九開間、四進、兩廂的縱深型式建築格局,有「四落八殿,一埕七院」之稱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宮前一廣場,地面鋪石,四面圍繞石牆,設有正、左二、右二共五個出入口,正面入口兩側置有一對石獅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在廟埕石柱上,共有3尊姿態雄偉的四海龍王石雕像(原有4尊,現在剩3尊),每尊龍王皆騎坐在水龍上,且造型皆不同,包括東海龍王敖光、南海龍王敖明、西海龍王敖順、北海龍王敖吉,線條非常栩栩如生,雕工沈潛內斂,是臺灣少見傑作,也象徵四方來朝的深遠意義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建築藝術就看三川殿,是寺廟中彫琢最豐富的殿堂,朝天宮的三川殿長久以來被建廟匠師視為最高典範,曾於清光緒20年毀於火,目前則為民國元年由名匠陳應彬所建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三川殿屋頂使用重簷歇山,但上簷柱子不落地,稱為假四垂。牌樓門楣上出斜拱,在坐斗上出斜向斗拱,拱頂上站立八仙,屋脊中央置三仙,而後方的正殿高聳入雲,終脊置寶塔,氣勢非凡、氣宇宣揚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因自清朝時期歷經多次整修,北港朝天宮共保存了臺灣於不同時期雕刻藝術風格的龍柱,從三川殿、正殿到觀音殿,欣賞這三對龍柱有如欣賞臺灣石龍柱雕刻風格發展史,首先是三川殿的龍柱,為清末的作品,構圖十分豐富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棟架用料肥厚,連斗拱亦用厚料,拱身多使用陳應彬擅長的「螭虎栱」,變化多端、曲線流暢,各有不同的神韻,其彫工精美、選用厚料和剔底及浮螺的技巧,栱身作螭龍形。門楣上的「排樓斗栱」,使用「米字形」的斜栱,亦兼具鞏固及裝飾作用,斗頂以八仙人物裝飾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架內採二通三瓜式,所用木材壯碩飽滿,瓜筒用金瓜形,瓜腳包住通樑肚,稱之為"趖瓜",具有鞏固結構及加強裝飾的作用,趖瓜筒上雕有老鼠咬金瓜,意味上天仁民愛物,賞賜金瓜給老鼠,瓜上並雕有磬牌,諧音為"慶"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前步口有精緻的花籃吊筒,共有兩對,並以小圓光將兩吊筒連在一起,塑造入口華麗氣氛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後步口出現螃蟹形之斗座,其中一隻見到背甲,一隻見到腹甲,並暗藏三元及第文字,此為取自古代「科甲」與「及第」之寓意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龍虎門的長枝八角藻井,是臺灣寺廟藻井中,最為複雜的設計之一,運用了複雜而困難的木結構斗栱技巧。先從長方形的樑框,抹邊成八角形,長邊再出4支斗栱,短邊出2支斗栱,每支斗栱出挑之後,再出斜栱放射成樹叉狀,三跳後轉成肋樑式的「陽馬板」,最後集向頂心,上面雕雙鶴,是臺灣首次出現作品,其難度關鍵在於斗栱角度必須非常精準,深具建築史研究學術價值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朝天宮的歷史悠久,經過兩百年的改建而擴建成為四落之規模,但是正殿及觀音殿的位置卻自始未遭變動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正殿又稱聖母殿,面寬三開間,建在高達七十公分的臺基上,為樓閣式建築,為高低有序之殿堂,正殿前有拜亭,屋頂做燕尾脊,裝飾著五彩華麗的剪黏藝術,也出自名家之手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拜亭有一對八角蟠龍石柱,形式古拙,龍身轉折起伏有力,為咸豐初年所置,顯現典型的清代中期龍柱之風格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正殿供奉主神媽祖,原來並不高,為木結構大殿,四點金柱之上使用「二通三瓜式」棟架,屋頂用九架,正殿為樓閣式,屋頂使用「重簷歇山」,殿為二層,第二層四周出「平座」欄杆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正殿內神龕所供奉的媽祖,主要有大小七尊神像,諸多神像皆有數百年歷史,彫塑風格古樸,輪廓圓融,不但深具歷史文物價值,也深富藝術價值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第三殿為觀音佛祖殿,供奉觀世音菩薩,它的建築是現在朝天宮內最為古老的,大部份的台基為初建時的原物,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也對朝天宮歷史發展具有見證作用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觀音殿之「架內」使用「二通三瓜式」棟架,用料不及三川殿壯碩,彫飾亦較簡潔,此為清初乾隆時期建築之普遍風格。它的次間置「穿斗式」附壁棟架,屋頂重量由棟架與山牆分擔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石階前並有孝子釘傳說,為朝天宮增添了感人的人文故事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觀音殿有一件相當重要的寶物,就是殿前這一對蟠龍石柱,這對乾隆40年所立的龍柱,原來可能立於正殿,至咸豐年或光緒年大修時才移至觀音殿用。龍柱由質優之泉州白石所雕琢而成,採圓柱單龍作法,其彫刻風格古拙,且上下渾然為一體,反映出沈潛內斂,蒼勁有力之氣質,被視為台灣的乾隆期龍柱之最高峰代表作。龍柱上鋪刻「乾隆乙末年臘月敬立」之落款,即清乾隆40年(1775年)所彫置之證據,深具歷史價值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位於正殿右側的聚奎閣,名雖為閣,但實際上為一座山門殿。進深亦三間,闢三門,為出入文昌殿之門廳,它的形制與正殿左側的凌虛殿相同,但木結構細部卻各異,可能是兩派匠師之「對場作」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文昌殿前鑲嵌了「雙龍戲珠」白石御路,是道光17年(1837年)修建時所留下,構圖嚴謹、石質精美,雕工精煉,一般的御路多刻中坐單龍,而此御路,卻雕生動活潑的升龍與降龍,是非常少見的實例,為清道光年間所作,是臺灣現存最精美的罕見石雕作品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位於正殿之左側的凌虛殿,實為一座門廳,形如三川殿,它是三界公殿之前殿,面寬三開間,進深二間,用三柱棟架,前後對稱,整體骨架頗為嚴謹,中門用石鼓,可推證它為一座獨立廟宇的山門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凌虛殿邊門之大楣及門印,形狀有如印章,作用為鞏固聯楹及上門臼,並兼有裝飾的效果,門印內雕天官賜福,以蝙蝠諧音福氣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中門兩側之隔扇窗,可以見到螭虎軟團構成「功參造化」與「德配乾坤」八字對句,最妙的是每個字均為二隻螭虎所組成,除了筆劃無誤,龍本身的頭、頸、身、腳枝尾巴亦俱全,而且每隻螭虎皆仰頭向上,雌雄相對呼應,其彫琢技巧如行雲流水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最後來看看,立於後殿天井的「重修諸羅縣笨港北港天后宮碑記」,落款為乾隆40年大修竣工之日,這是北港朝天宮的廟史的重要見證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北港朝天宮真正的鎮殿三寶,其實是(1)清朝時期隨媽祖神像渡海而來的寶璽,(2)第一代住持樹璧和尚所有,上面刻有《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缽,(3)記載湄洲媽祖得道昇天後救世感應事蹟的昭應錄,平常都收藏於保險庫中,在每年的文物展時才有機會出來亮相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建築、藝術、寶物巡禮完畢,時間上也來到香火繚繞,信徒眾多的時候,我也要功成身退了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北港朝天宮‧全台媽祖信仰中心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客 的頭像
    米客

    米客相機日記

    米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