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建築確實有其特色及美麗之處,有機會時我都會去拜訪一下,今日有幸來到苗栗後龍的客家圓樓。除了欣賞建築之美,也順便體驗一下客家文化;由其實台灣不大,不管有無特別去了解客家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就已經耳濡目染了,客家文化也就是台灣文化了
客家圓樓就在高鐵苗栗站旁,是苗栗縣政府特別規畫出來的園區,搭配旁邊整治的北勢溪,形成苗栗縣一處亮麗的門面,我今天就來個內外兼修,來看看外部的建築之美及接受內部的客家文化洗禮
由於分佈於福建的客家土樓群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大型民居,是中華民族傳統民居的瑰寶,獲得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之列,所以土樓是最具客家文化的代表性建築,苗栗縣政府在後龍高鐵特定區裡興建土樓造型的「客家圓樓」,來展現在地文化特色
流經客家圓樓的北勢溪也同時被整治及規劃成為親水廊道,在客家圓樓的這一段是整條親水廊道中最精華的區域,稱為「北勢溪之心」,設有環池步道,觀景弧形平台、入口迎賓廣場及親水棧道等許多遊憩設施,許多人從客家圓樓出來時,都會在附近走走
客家圓樓是地下一層、地上三層的結構,環形結構的建築形制是仿照仿自中國福建永定的土樓「振成樓」建造的,有濃濃的客家味
這裡是餵魚的好地方,鯉魚搶食秀相當精彩
前一陣子新聞有報導,苗栗縣政府為了增加收入,客家圓樓開始收費,導致遊客大減,並且因為人潮少了許多,老鼠就多了許多,而今天的遊客不多,但沒有看到老鼠,實在可惜(幸運?)
我先在附近的親水廊道走走,眼前為月相灣,有水舞秀的表演,晚上搭配燈光秀會更美麗
親水廊道全長2.6公里,距離蠻長的,本想看看要不要走完全程,後來發現整條廊道有一點雜草叢生,所以我就放棄了
購票進入園樓內部,一樓主體為圓形展演劇場,名為「客家戲臺」,大紅燈籠掛兩旁,觀眾席則是簡單的板凳,頗有客家人勤儉持家之意象
今天有節目表演,是蒲公英行動計畫-新住民客庄獻藝表演,剛好本週六的表演場地在客家圓樓,我的運氣還不錯,可順便欣賞一下客家舞蹈
戲臺旁有放置大型鐘鼓,其中這個客家花式大鼓為6尺牛皮鼓,是全國最大的客家花式大鼓
從圓樓內部可以看到詳細的建築形制,客家圓樓採內通廊式設計,以利於防禦,並兼顧家族團聚功能
客家圓樓的建築佈局呈中軸對稱,由上而下層層迭落,主次分明,而傳統圓樓的底層一般為餐室、廚房,二樓為倉庫,三樓以上為住家臥房,每個小家庭或個人的房間均獨立,以公用廊道相互聯繫
客家圓樓的二樓主要為展示空間,我就一間一間進去看,首先為歡樂搞頭王-懷舊童玩特展,裡面有許多玩具是陪我度過兒童時期的,這也與當時的社會經濟環境有關,當時玩具的素材大多取材於大自然,盡可能的物盡其用
好熟悉的尪仔標,要甩的那一張霸牌,我都是有特殊處理過,印象中好像是加點重量,讓我向下甩牌時可以翻出最多的牌
如何讓陀螺轉最久,如何釘別人的陀螺,這是兒童時期滿腦子想的事情
比較現在兒子的玩具,大部分都是合成材料,也都需要電力,尤其現在的平板電腦,與我的童年時光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內部迴廊繞一圈又回到原點,想想看若這真是客家聚落的圓樓時,與鄰居的關係絕對相當緊密
下一個展示空間為「客家飲食趣」常設展,就是客家美食、飲茶及點心,我非常喜歡客家菜,我的職涯前10年是在桃園的楊梅工作,吃過不少客家美食
東方美人茶是茶葉經過小綠葉蟬的啃食後,意外造就了獨特的風味,連英國女王的讚不絕口,真抱歉我沒有喝過
客家擂茶是我最熟悉的客家風味茶,將多種材料放入擂缽後,用擂棍研磨成粉,然後沖入熱水飲用,除了解渴外還可充飢,我喝過,味道不錯
客家小炒與薑絲大腸是最具代表性的客家菜,但以我的經驗來看,每家餐廳的客家小炒與薑絲大腸,味道都不一樣,好吃與不好吃相差很大,所以一定要去正統的客家餐廳試一下,而要找到正統的客家菜餐廳,務必要去打聽一下或是網路上看評價,因為真假也是差很多的
客家茶點以米食為食材,我很喜歡吃客家菜包,在客家鄉鎮的觀光景點都可以吃的到
客家古式婚禮,以現代人來看應該會覺得繁文縟節,其實現在有專門的商行幫忙準備,只要付點錢就會有專人準備好,如果老人家有堅持的話,就按照規矩來吧
再下一個展示空間為「客家農事趣」常設展,展示早期農民所使用的古老農具,這也同時展現先民們運用力學及槓桿原理,創造出許多省時省力的工具,代表著先民的智慧與文化
「土礱」是將曬乾的稻穀脫殼的機具,由於早期稻榖收成後會先存放,要食用時再以土礱過輾,所以「土礱」幾乎是家家必備的工具,而稻米的品質及賣相也決取於土礱的工藝,而這一項工藝現在也已逐漸凋零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農家子弟的生活寫照,現在的小孩已幾乎體驗不到了,我的岳父岳母現在還在田裡工作,所以我還能稍微體會到農家的辛苦
再來看個「風鼓車」,是用來篩選稻穀的器具,透過風力及重量的不同,讓稻穀與米糠分離
三樓是「客家民居趣」常設展,呈現台灣與原鄉客家居住及生活空間的特色,許多室內生活器具其實不只客家人才會使用,對於本省人而言,也都是生活工具
看到許多客家建築的模型,心裡實在很癢,這些傳統的客家建築,在台灣都沒得拍,得去大陸才拍得到
阿公婆祠堂是客家人在正廳供奉祖先的地方,也是召開家庭會議、裁決糾紛及過年拜年的地方,代表客家人祭祖及慎終追遠的精神
我將所有展示空間全部參觀完畢,一樓大廳還是有活動,只是人潮似乎有點少,難道真的是因為要收費的關係嗎? 因為門票只有30元並不貴
拍一下這大型採光的天花板,今日的客家圓樓已內外兼修完畢,所以結束我的旅拍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