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同事開玩笑說,今天要去拍墳墓,為何這樣講,因為真的要去拍墳墓,位在苗栗後龍的鄭崇和墓,目前列入國定一級古蹟,所以我真正的目的是要去拜訪古蹟的,而鄭崇和墓的位置,就在台6線與台1線交叉的大馬路旁,所以沒有任何恐怖的感覺,而以鄭崇和對於地方鄉民的貢獻,是值得來景仰一下的
因現場剛好有人正在整理墓園,所以園區相當乾淨,清潔人員看到我來,也沒有趕人的意思,所以說明這裡不時都會有人來看看
鄭崇和墓建造於道光7年(1827年),在同治6年(1867年)重修,其德配陳太夫人,亦同穴合葬在此;鄭崇和墓現在被列為國定古蹟,以彰顯其事蹟
鄭崇和生於清乾隆21年(1756年),卒於道光7年(1827年),享年72歲,在乾隆40年(1775年)隨著鄭氏始祖來台,定居於竹塹後龍的溪洲,因為開墾發跡後樂善好施,英勇防盜,所以扮演著地方領導人的角色
鄭崇和的四個兒子均各有成就,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子鄭用錫,他是道光3年(1823年)進士,官至禮部員外郎,鄭用錫死後入祀鄉賢祠,誥授中憲大夫晉封通奉大夫,鄭崇和則因父以子貴,也誥贈通奉大夫;至於鄭用錫墓現在位於新竹市大眾廟山,軍人公墓右側,也被列入國定古蹟,我也會找個時間去拜訪
鄭崇和墓是次子鄭用錫所建造,是目前寶島上保存最完整的古墓之一,也是苗栗縣現存最完整的古墓,從墓園的石雕看起來,具備不小的排場,是相當具備文獻價值的古墓
鄭崇和墓是清制的官墓,墓的規模從二品例,所以具有宏偉的氣勢,首先在入口處豎有一方神道碑,原來神道碑是放置在大馬路中央,因路面拓寬才移到這裡,所以表示原來的墓園區是更大的
在墓園左右有兩支石柱華表,分別刻有正楷字樣:「恩受榮封更享松榆俎豆,慶餘積善己著蘭桂科名」,充分表彰出鄭崇和的非凡功業
墓園裡有成對的石馬、石羊、石豬,分別為站立、伏臥及蹲姿,其中石馬表達以馬賜騎之意,石羊及石豬則表達敬獻長祭解之意
墓前除石雕的動物外,兩側也立文武翁仲石像
鄭崇和墓為座西北朝東南的墓體,以四塊花崗岩石板組成的墓碑為中心,由四組不同石料混合拼砌的伸手構成,形如張開之胳臂,層層往外伸張
墓塚前立觀音兜形墓碑一方,為同治6年重修時所立,碑文為:「皇清誥贈通奉大夫顯祖考祀鄉賢祠鄭公二品夫人顯祖妣鄭門陳太夫人合葬佳城」,橫額為「浯江」
座東北朝西南的后土安置於墓的左方,亦設有左右伸手
墓後主軸上另有與墓相同方位的龍神,碑身是新造的石板一塊,伸手則是磚砌水泥舖面
鄭崇和墓的形制完整,分為墳、塚、碑、堂、埕等部份所構成,墓瑩的地勢前低後高,堂、埕位於低窪處,塚、墳則隆起高一階,墓的四周有墓牆與墓側區隔,塚、墳左右側及後側均有開溝以利排水,墳墓四周的墓側土面隆起如兜,將墓體四周環圍,再向四周以緩坡方式化去
鄭崇和墓也帶有一些傳奇色彩,如年代久遠的石馬羊都具有一些靈性,晚上會跑出墓園偷吃農作物,被埋伏的農夫發現後追打,使得馬羊腿都受傷,後來第二天就看見墓園的石馬羊腿部破裂,現在縣府發包整修後,我試著找尋修補痕跡,但是沒有找到
旁邊有苗栗縣政府的立碑,嶄新的石碑與周遭環境似乎有一點格格不入;鄭崇和墓到現在仍有子孫慎終追遠、輪流祭祖,所以整個墓園到現在都還是保存良好,的確國定古蹟是應該要被好好維護,這是台灣不能抹滅的歷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