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南的原林百貨店,是日治時期南部最大的百貨公司,當時的建築理念及先進的電梯設備,是南部商業建築的象徵,而以現代的眼光來看,更是富有特殊日式風情的賣場,所以我就來拍一下這與眾不同的百貨公司
原林百貨店在夜晚更顯璀璨亮麗,周遭是熱鬧的台南市街道,在進入參觀之前,我先在對面的街道上拍下這一座美麗點燈的建築
林百貨所在的這一條街道,是日治時期台南最重要的街道,是日本人主要的活動商圈,在當時而言,六層樓的建築再加上唯一的電梯設備,在當時具有指標性的意義,這些輝煌的歷史,也成為現在它仍然是眾所矚目的地標
現代化的百貨大樓,大家都看多了,所以這就是林百貨的獨特性,建築造型的觀念接近「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潮,是日治時期引入歐風建築形式及近代建築思潮的複合體
在進入室內前,可以好好欣賞一下林百貨的外觀建築之美:希臘山墻、柱式、倣石構造之貼面磚、倣希臘楣式結構之橫向洗石子飾面樑、古典語言慣用的弧線陽臺及圓洞窗、具有窯變磚色澤之四十三溝面磚、大量採用的轉角磚及線腳轉,這些都是林百貨建築精緻度的代表
進入室內看看從空間平面佈局,林百貨並非採用「古典建築」(文藝復興及巴洛克風格)之佈局,因此與日治初期若干公共建築慣用之中央大梯及2樓挑高門廳、並以轉角空間作為主入口等手法有所不同。其平面設計思潮已由模擬古典建築轉為以「機能理性」為主
林百貨將空間中的結構作「最有效率」的合理性佈局,可以看到附屬空間(如電梯、樓梯、廁所等)皆集中設置,且空出主空間;目前內部用途可分為:1至4樓為「賣場」,4樓的一部份與5樓全部作「食堂」使用,6樓樓頂為看風景的展望室
林百貨的建築是在1931年(昭和六年)8月30日舉行動土典禮、12月14日開始興建,由當時任台南州地方技師兼臺灣建築會台南州支部長梅澤捨次郎設計,田村作太郎負責施工,不到一年時間就興建完工
比起逛賣場,我還是比較喜歡欣賞林百貨的建築特色,除了外觀的構面磚外,眼前的指針式電梯(流籠),由於是南台灣最早的電梯設備,所以來此搭電梯,在當時是時髦的休閒活動
賣場內有當時的電梯設備遺址,周邊是採用透明圍牆,乘坐時可方便觀賞,而且還是配有電梯小姐來操作電梯的
在林百貨內部的彩色地坪分為兩種型式,一是硬式、光滑面之磨石子地坪,另一種是軟式、彈性地坪,兩種皆為古法製造的灰、橘相間磨石子地板,具耐久、耐火的彈性材質,含有木屑、合成樹脂,為當年引入的先進地板,也是具備建築構造的歷史意義
面街道的部分為大面積開窗,可以觀覽街景,在轉角處則輔以圓形窗戶作為變化,若以林百貨是當時該區域最高的建物而言,在面向運河及安平海邊的西側則開了大八角窗,可以方便鳥瞰落日美景
手搖式鐵捲門的設置,在當時是相當先進的「防盜設施」,林百貨的「手搖式鐵捲門」以鐵鑄齒手動式控制昇降,據說現在還有三座保留著,只可惜我匆匆一撇沒看到,所以拍一下展示的機構件
頂樓的電梯井也是建築特色之一,以八角樓瞭望台造型突出在神社旁,並以一拱橋連結,原為電梯井及機房的所在處,由此天井可以看見電梯內部空間及運作方式
第一次看到頂樓也有神社,頂樓的神社在林百貨1932年開幕時並沒有設置,該神社稱「末廣社」,為侍奉會社主護神的神社,完成於開幕的後半年,為台灣僅存的店舖建築內的空中神社
林百貨的獨特建築,在民國87年(1998年)經台南市政府公告指定為市定古蹟,以彰顯其高度的歷史價值
雖然接近晚上打烊時刻,但是林百貨內部仍然高朋滿座,眾多人潮久久不散,想必也都是要來看看這樣的一座特殊的百貨公司吧
一直忙著欣賞建築之美,所以我在林百貨並沒有消費,這裡的商品也是相當琳瑯滿目的
老婆帶著兒子逛百貨公司,最後與我相約在樓下騎樓會合,臨走前還覺得意猶未竟,畢竟這樣古色古香的百貨公司,是沒啥機會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