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曲面薄殼建築之美‧路思義教堂

 

 

這是一座與眾不同的教堂,也位在與眾不同的校園裡,東海大學的路思義教堂,它的建築設計令人耳目一新,我喜歡拍特殊建築的題材,所以當然不會錯過這種雙曲面的薄殼建築之美。因為一般遊客的車子不能開進校園裡,所以我只好將車停在校外的停車場,再走1km的路進來,最後來到眼前這一座造型相當特殊的「路思義教堂」

雙曲面薄殼建築之美‧路思義教堂

 

東海大學為教會學校,需要有一處靈性修養與禮拜集會場所,所以促成了教堂的興建;路思義教堂是由美國著名的《時代雜誌》、《生活》雜誌創辦人亨利路思義先生及其妹妹穆爾夫人(聯董會董事長)不斷地捐款贊助,所以路思義家族對東海大學早期的建設貢獻良多

雙曲面薄殼建築之美‧路思義教堂

 

路思義教堂是台灣建築師陳其寬與美國華裔建築師貝聿銘的作品,在1963年11月2日落成,教堂位置設置在一片大草原之中,視野相當開闊,人群可以從四面八方投入它的懷抱,這是一處經典的「集結的場所」,我想在當初了設計上就有考慮這樣的意象吧

雙曲面薄殼建築之美‧路思義教堂

 

藍天白雲下,這棟特殊的建築相當醒目,路思義教堂的建築特色,讓它在世界性的Architectural Forum雜誌中露臉,以及評選為全球現代建築最突出十個作品之一,是歐美地區之外唯一被選入之建築

雙曲面薄殼建築之美‧路思義教堂

 

而路思義教堂在台灣也被列入台灣風景區郵票、氣象報告的圖片等等,所以路思義教堂不只是教堂而已,甚至具備了相當的文化資產

雙曲面薄殼建築之美‧路思義教堂

 

來看看建築特色吧,教堂為「CONOID拋物雙曲面格子樑系統」之鋼筋混凝土薄殼結構,外觀由四片曲面組合,於屋脊分開,構成一線形天窗,在力學上由於曲面內部無彎折高應力產生,所以曲面厚度遂可減少,這是一種薄殼的建築特色

雙曲面薄殼建築之美‧路思義教堂

 

再從側面來看,前後的曲面交會的屋脊部份呈重疊狀,後部的二曲面高於前部,故交會處的結構較容易處理,而後部高出於前部的部分也剛好是內部教堂之地位,這樣的外觀也彰顯出內部的重要性

雙曲面薄殼建築之美‧路思義教堂

 

下大上小的倒置船體概念,給人一種地震不會垮的穩定感覺,而前後部曲面的交錯及屋脊分開處的玻璃窗,展現相當特殊的線條美與明亮感

雙曲面薄殼建築之美‧路思義教堂

 

曲面的內部增加交叉格子樑,除了可以承受複雜的結構力量,還有減輕重量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視覺的美感

雙曲面薄殼建築之美‧路思義教堂

 

外牆的磁磚瓦也很吸睛,採用富有宗教建築性質的黃色菱形瓦,每隔一層瓦上有凸出的釘頭,藉由這樣的釘頭形成的線條,來強化雙曲面的曲度之美

雙曲面薄殼建築之美‧路思義教堂

 

我來拍幾張曲面及線條之美,黃色菱形瓦的排列,從釘頭的點、到交錯的線條、再到弧形的曲面,如此構成「點線面」完整的串連

雙曲面薄殼建築之美‧路思義教堂

 

這幾條「一線天」的設計,搭配教堂東西向的配置,在出現陽光時,教堂內部的光影,絕對是另一項另人驚豔之處

雙曲面薄殼建築之美‧路思義教堂

 

今日教堂未開放,我看了一下教堂開放時間,其實開放時間並不多,不知有無機會以遊客的身分進入好好參觀一下,現在我只能從外面向內部拍幾張相片

雙曲面薄殼建築之美‧路思義教堂

 

可不要浪費了這樣的大草皮,有許多的學生及遊客在此遊憩,真是好不熱鬧,這叫做藍天白雲綠樹成蔭,寬廣的視野下坐落著一座知名的地標,怎麼可以不過來走一下呢

雙曲面薄殼建築之美‧路思義教堂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客 的頭像
    米客

    米客相機日記

    米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