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甕牆、北港暗街仔‧來品嚐一下北港的老街區

 

 

北港最熱鬧的地方,非中山路商圈莫屬,前後搭配北港朝天宮及觀光大橋,營造出最人氣的精華地,所以每逢假日必定人潮擁擠,但北港仍然存在一些懷舊復古的小巷弄,我本次要來拜訪的北港甕牆,位在共和街與安和街的交接處,這兩條巷弄頗有復古懷舊風,也被規劃成為傳統街區,來走走這種小品的景點,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北港甕牆、北港暗街仔‧來品嚐一下北港的老街區

 

這座甕牆可是有歷史的,相傳建造於道光年間,已經上百年的歷史了,原本是商行「謙源號」的圍牆,用壓船的酒甕及紅磚砌築而成,將酒甕鑲在紅牆中,形成外觀獨特的甕牆,商行主人顏謙源主要是希望後代子孫可以藉由此牆體會先人創業維艱、勤儉持家的精神

北港甕牆、北港暗街仔‧來品嚐一下北港的老街區

 

北港甕牆在經歷大地震後嚴重毀損,幸有賴當地的機關團體協助,最後獲得雲林稅捐稽徵處贊助經費重修,讓這樣特殊的民宅牆壁能夠保留下來

北港甕牆、北港暗街仔‧來品嚐一下北港的老街區

 

甕牆的設計內高外低,除了具有防盜作用外,甕與甕之間的縫隙,還可放置槍械以確保住宅的安全,如今這樣饒富歷史意義的甕牆,隱身在一般巷弄之中,似乎少了一些人們的關懷

北港甕牆、北港暗街仔‧來品嚐一下北港的老街區

 

與甕牆相連的這一棟民宅,原是稅務分局的舊宿舍,現在已被翻修成為北港工藝坊,是以北港宗教工藝產業為主的據點,每個月都有不同的展覽主題,也會不定期舉辦藝文講座,而今天是大年初三,所以沒開放

北港甕牆、北港暗街仔‧來品嚐一下北港的老街區

 

北港甕牆所在的共和街,舊名為蕃簽市,是販售蕃簽等糧食的專業市街,所以也代表北港的開發史,雖然現在只是一般的巷弄,但仍然脫離不了老舊年代的復古韻味

北港甕牆、北港暗街仔‧來品嚐一下北港的老街區

 

共和街上有幾棟相當古意的民宅,現在能夠保留下來,也為這條傳統街區留下歷史的見證

北港甕牆、北港暗街仔‧來品嚐一下北港的老街區

 

拍一下共和街與安和街的交會處,春節期間張燈結綵,相當有喜氣,而右邊的安和街俗稱暗街,是因為街道狹窄,白天陽光照射不到如同夜晚,商戶點燈營業,故被稱暗街仔

北港甕牆、北港暗街仔‧來品嚐一下北港的老街區

 

來一張暗街仔風情畫,街道的確不寬,而現在已經沒什麼點燈營業的事了,但是大紅燈籠高高掛,也讓人看了心情喜悅

北港甕牆、北港暗街仔‧來品嚐一下北港的老街區

 

今年的北港燈會,共和街被規劃為巷弄燈區,以懷舊復古為主軸,有在地傳統藝師的剪黏造型花燈、電動花燈、傳統花燈,還有創意盆偶、懷舊場景等佈置,難怪我看到這麼多的燈籠

北港甕牆、北港暗街仔‧來品嚐一下北港的老街區

 

巷弄燈區走的是懷舊的復古風,結合多名在地文化資產傳統工藝保存者的作品,呈現過往北港大戲院、古早味百貨行、理髮廳等情境,帶領民眾體驗50、60年代的情懷

北港甕牆、北港暗街仔‧來品嚐一下北港的老街區

 

現在是白天,無法體會巷弄燈區之美,待元宵節時,這裡將大放異彩

北港甕牆、北港暗街仔‧來品嚐一下北港的老街區

 

小小巷弄卻有不少可以細細品味的地方,旁邊平行的中山路,是人潮相當擁擠的商圈,而這裡則是相當的清幽,兩者呈現明顯對比

北港甕牆、北港暗街仔‧來品嚐一下北港的老街區

 

順著共和街走下去,來到了集雅軒,集雅軒創於1853年,自北港最古老的樂團,屬北管支系,館內的建築與文化樂器,都是相當珍貴的歷史文物,但是大門深鎖無法參觀,所以我拍一張記錄後離去,而附近有不少可參觀的景點在等待著我的光臨

北港甕牆、北港暗街仔‧來品嚐一下北港的老街區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客 的頭像
    米客

    米客相機日記

    米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