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移民來到台灣,興建同鄉會館,除了可以集合一群同鄉的鄉民外,也可以達到在精神上的一些寄託,所以同鄉會館兼具了一定的社會功能,也與地方發展息息相關,鹿港金門館就具備這樣的性質,當然這樣的同鄉會館在平時,並沒有人潮湧入,只是一處清幽的地方而已
鹿港金門館建於清乾隆52年(1787年),館內的建築原本為鹿港士紳許樂三的住宅,許樂三原籍為金門人士,於嘉慶10年(公元1805年)將住宅售出,並將金門人士攜帶來台的蘇府王爺神尊移到此地供奉,除了做為蘇府王爺的廟宇外,此地也成為金門人在鹿港的同鄉會館
由於浯江是金門的舊稱,所以鹿港金門館原名「浯江館」,許樂三並敬獻「浯江館」匾,目前懸掛於正殿的屋簷
金門館除了是金門人在鹿港的同鄉會館外,也提供金門往來鹿港的商旅與水師班兵作為休憩、聚會辦公之用,所以當金門人離鄉背井來到台灣之時,能夠有一處同鄉聚集的場所,對遊子確實有溫暖人心的作用
臺灣目前僅存3間金門館,分別位於今日的臺北萬華(艋舺)、臺南安平與鹿港,剛好就是一府二鹿三艋舺,這也顯示出這幾處臺灣古老商港,皆有金門人商運的足跡
兩百多年的鹿港金門館,分別在清道光、清咸豐、日治時期、民國時期都有進行過整修,但仍然留下許多重要的古物
金門館是典型的泉州閩南風格建築,外觀典雅,裝飾簡單,以藍色為廟宇的主要色彩。建築格局為二進一院,左右兩旁設有廂房,第一進為三川殿,第二進為正殿
三川殿的屋頂上沒有繁複的剪黏,僅在中脊上方飾以剪黏「雙龍搶珠」
三川殿為三開間的建築,正面為格扇,格扇上段的「花心」採線條簡單的直櫺,下段的「裙版」則以螭虎圍爐為裝飾
龍虎堵以彩繪方式呈現,白色的牆底繪上黑色的線稿,這種作法在臺灣的寺廟相當少見,至少我是第一次見到
進入三川殿,兩旁的木牆也是以彩繪方式繪成龍虎相對,展現出神獸護廟的氣勢,是金門館先前重修所保存下來的古老彩繪
在道光14年(公元1834年)整修時,左營游擊劉光彩敬獻「過化存神」匾,目前保存於正殿中,為金門館內最古老的匾額
正殿左側的「重修浯江館碑記」是在道光14年(1834年)重修時所鐫刻,當時聘請金門籍「開台進士」鄭用鍚擔任總理,參與金門館的重修;另外清咸豐5年(1855年)進行的重修,得到水師軍隊參與捐資,重修完成後,鐫刻石碑於拜殿牆面,這些都是廟方的重要文獻
正殿兩側的四面牆堵彩繪,為傳統彩繪大師陳壽彝的作品,故事題材分別是三顧茅廬、堯聘舜、成湯聘伊尹、文王聘太公
最後來看看男主人,金門館主祀蘇府王爺,蘇府王爺原祀於浯州嶼(今金門縣的金湖鎮)浯德宮,因此金門館才會有「浯江館」的名稱
結束鹿港金門館之旅,小小一處廟宇,竟然有不少的歷史文物可以欣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