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是中國人的主食,大家都是吃米長大的,但並不是每個人都看過穀倉,我在查詢鹿港旅遊景點時,發現鹿港隔壁的福興鄉有一座大穀倉,所以就順便過來看看
福興穀倉興建的背景,是基於所在地的彰化地區平原遼闊,以及濁水溪的滋潤,從明末清初以來,就有漢民陸續移民過來墾荒,再加上康熙年間興建的「八堡圳」灌溉工程,奠定彰化平原富庶的基礎,農業發達物產豐隆後,就開始思考興建存放農作物的大穀倉
福興穀倉的興建完成時間在日治昭和10年(1935年),是台灣中部最大的日式榖倉,是一座設計精巧實用的穀倉,在日治時期主要以散裝稻穀儲藏與碾製糙米為主,到目前為止還完整保存昔日穀倉的建築與設備
其實存放稻穀,也是一門專業的學問,為了防止稻穀發霉、發酵、發芽,溫濕度的控制就成為必要的條件,而穀倉的建築,就是要有能夠控制溫濕度的機能,像老虎窗這樣特殊的構造,如今也成為了福興穀最大的建築特色
原本穀倉與碾米機房已經停用好一陣子,整體建築已嚴重損壞,但因具備高度的歷史代表性,故彰化縣政府撥款進行修復,於民國95年完工後,呈現在大家的眼前
老虎窗的特殊建築,是來到此地必看的項目之一,老虎窗原名「roof window」,是裝設在屋頂上的窗戶,因為roof音近上海話「老虎」而得名,老虎窗可供通風和散熱之用,對於故艙內溫濕度的控制,有相當大的助益
每兩間稻穀倉庫的上方有一座共用老虎窗,所以16間倉庫共計8座,在加上正面兩座,故總共10座老虎窗,老虎窗的造型也成為了建築立面構成的重要元素
其實除了老虎窗外,外觀建築仍是傳統日式風情,像是日式黑瓦、雨淋板、木構架等等,在欣賞建築時,也不要錯過
福興穀倉開放參觀的時間要注意一下ㄡ,以週末假日而言,參觀時間是9:00-12:00、14:00-17:00,我就是沒有注意時間,所以在外面等了一陣子
福興穀倉的旁邊這一棟台灣光復前蓋的三連棟建築,現在也被整建為展示場,是舊資產活用的典型案例,開放時間為下午1點,比穀倉開放時間早1個小時,所以我就先進來參觀一下
今日展覽主題為鹿港傳統工藝展「一藝入魂」,鹿港是清領時期的三大港市之一,有繁榮的經濟及貿易,更有文化藝術及歷史的資產,許多身懷絕技的工藝師紛紛在鹿港深耕
到現在仍有一些國寶級的傳統工藝大師,持續為鹿港傳統文化之美奮鬥著,所以本展覽就是集合十來位大師的精采工藝展
我這個外行人是真的來看熱鬧的,可以想像看展的人並不多,除非本身就是學藝術的
但我倒是對屋頂的棟樑架構蠻有興趣的,這三連棟建築也算幾十年的歷史了
終於等到2點開放參觀了,福興穀倉既然是中部地區的大穀倉,內部的建築一定是為了能夠存放大量稻穀而設計的,所以有各種控制溫濕度的的建築設計,以及保留下來儲存、運送、碾米的設備,而每一處值得參觀之處都有設置解說牌,讓參觀者可以圖文及實物比對
首先在建築格局上,就隱含了室內溫度控制的作法,穀倉內的倉庫共有16間,東西各8間對稱組成,外圍構築木柱外走廊,走廊的屋簷低垂,如此設計以達到良好的遮陽效果,減少外牆曝曬於熱氣輻射之下
來看看牆壁的構造,牆體為土确牆門窗的開口處再以紅磚補強,牆面以稻鼓混合砂漿粉刷,其性質易蓬鬆而產生孔隙,同時傳導性低,故具有通風散熱的功能,這又是一種溫度控制的一種建築設計
現在從室內欣賞老虎窗,老虎窗寬度1.9公尺,高度1.05公尺,開口兩旁為向下開的百葉通氣口,看起來很容易讓人理解,熱氣或是濕氣室從這裡排出去的
每間穀倉對於濕度的控制也下了許多功夫,如35公分的高架鉛鐵地板、地面方形開口、竹篾圓筒、通氣口等等,就是為了要防止稻穀的含水率超過13%(就會發霉、發酵、發芽)
其實16間穀倉的構造都一樣,所以看一兩間就可以了,但是主管單位也想到這個問題,所以在很多間穀倉都有展示一些東西,讓遊客不會那麼無聊,我還真的幾乎每間都進去看一下ㄡ
當時穀倉的一些設備,如今也被保留下來了,雖然已經不再稼動,但保留機具,也就是保留歷史,來看這一部碾米機具,一般碾稻穀加工分為稻穀加工產生糙米及二次精米加工,完成後的白米就儲藏於倉庫中
斗箕式升降機為早期稻穀半自動入倉所需之機具,利用循環的斗箕將稻穀運送至樑上的輸送帶,可由高處沿輸送帶於中途傾倒至每個穀倉
穀倉內最吸引人的設備就是中央輸送帶,功能是將稻穀送至碾米機房,輸送系統採用老式的「走竿式」平皮帶傳動法,藉由馬達作為動力運作,輸送帶低於地面層,每個穀倉設有兩個溢流孔,藉著溢流孔及導料管將稻穀送至輸送帶上,現在則改建成為中央參觀走道,讓遊客可以實際進入體驗一下
至於3樓的碾米機房,今日未開放,所以我的參觀行程就此結束,走出室外,看看今日下午的參觀人潮,就只有我一人,或許人潮都在鹿港老街那裏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