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拜訪一處有趣的歷史遺跡,這處遺跡就位於嘉義市東區的蘭井街,一條再尋常不過的市場巷弄,如果不是專程來拜訪的話,一般人都會錯過這一處歷史遺跡
沒錯,就是眼前這一口井,這一口三百多年前由荷蘭人所開鑿的井,稱為紅毛井,而這一條街道也因為這一口井水而稱為蘭井街
關於紅毛井的開鑿時間,我查到西元1657年這個年份,若是屬實的話,紅毛井就是超級古老的遺跡了,當時是為了因應水源需求而開鑿的大井。地點也是選在人潮眾多的聚落中心,而現在的蘭井街,也是住家密集的熱鬧市區
紅毛井在明鄭時期有進行過整修,而在清領時期乾隆27年(1762年),當時的諸羅知縣衛克堉以此井迫水甘美,冠於全諸羅山,列【蘭井泉甘】為諸羅八景之一,所以此口井可是具有相當豐富的歷史
紅毛井是在日治時期被廢止不用,理論上三百多年的古井,應該被列入古蹟保存,但由於周遭環境髒亂,以及民國59年的重修,因此就沒被列入古蹟,但卻列入台灣歷史建築百景第63名,現在紅毛井周遭圍起低欄杆,欄杆內還算有被清潔整理過,也算是對這一處歷史古蹟的維護
紅毛井旁有兩座重修紀念碑,分別是於民國59年許世賢市長及民國86年張博雅市長任內重修後列碑紀念,基本上圓形的井欄已經過重修,井口上方也裝設鐵架,故與原始的紅毛井已經有所差異了
蘭井街周遭看起來是一處市集,熙來攘往的民眾,也不會注意這一座三百多年的珍貴水源地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