瀰濃東門樓、庄頭伯公壇‧體驗美濃的人文歷史

 

 

美濃是南部開發極早的客家聚落,所以具備豐富的人文歷史,這些也反應在美濃地區的歷史古蹟,所以來一趟知性之旅,除了體驗油紙傘文化以外,具備豐富人文歷史的東門樓及庄頭伯公,開啟我的美濃古蹟之旅

瀰濃東門樓、庄頭伯公壇‧體驗美濃的人文歷史

 

「瀰濃東門樓」,名符其實的古城樓,建於西元1756年,是清朝來到此地開墾定居的漢人,為了防範外人與野獸入侵,將村落既有的東柵門改建而成的【隘門】,目前為全台無城牆聚落中最大的城門樓

瀰濃東門樓、庄頭伯公壇‧體驗美濃的人文歷史

 

兩百多年的歷史中,也經歷了戰爭的破壞,所以瀰濃東門樓先後歷經了二次的重建工程,直到民國46年(1957年)才形成今日的兩層樓鋼筋混凝土及歇山頂屋面的構造

瀰濃東門樓、庄頭伯公壇‧體驗美濃的人文歷史

 

現在的「瀰濃東門樓」建築主體為一樓基座、兩側屋身牆面、樓梯、二樓樓版、屋頂所組構而成;一樓基座為方形門拱入口,二層樓為開放式護欄眺望臺,結合既有的方拱與四支圓柱,另於接近轉角處增建四支圓柱,共同撐起以鋼筋混凝土構造之歇山頂屋面

瀰濃東門樓、庄頭伯公壇‧體驗美濃的人文歷史

 

東門樓的建築式樣很特殊,屋瓦及屋脊、斜脊裝飾物、屋簷下的雀替等皆泥塑而成,並構成歇山式屋頂形式,二樓外觀可見水泥仿作白菜葉柱頭護欄列柱、出檐下方之渦捲托架、屋面之滴水及瓦當等裝飾特徵泥塑,屋瓦雖在居民的記憶裡為黑色,但經歷史考證為赭紅色,所以修復時以此為依據

瀰濃東門樓、庄頭伯公壇‧體驗美濃的人文歷史

 

門樓正面高懸進士黃驤雲所提「大啟文明」匾額,據傳 1829 年(清道光9年),竹頭角庄民黃鑲雲高中進士,在返鄉祭拜東門時,便即興揮題「大啟文明」於門楣處,所以東門樓在重修時也恢復原來風貌,而現在的匾額則是採用玻璃內層塗裝金粉之金玻璃黏貼作法,實屬特殊

瀰濃東門樓、庄頭伯公壇‧體驗美濃的人文歷史

 

在門樓右側有並排的三方石碑,其中一座為舊碑,一座為新碑,上書有「端風正俗」四字;而另一方則為「重修福德壇」的募款石碑,也算是古物

瀰濃東門樓、庄頭伯公壇‧體驗美濃的人文歷史

 

門樓左側的樓梯保留日治時期原貌,可以登上二樓,現在開放中,不過樓梯很陡,梯面不足,請務必小心,我現在就上去登高望遠一下

瀰濃東門樓、庄頭伯公壇‧體驗美濃的人文歷史

 

從二樓的角度上可以看到,東門樓緊鄰美濃溪,所以【水】與【門樓】構成了衛護昔日瀰濃庄聚落東側的防禦工事,而此處的地理位置在聯外道路上扮演重要的防禦角色

瀰濃東門樓、庄頭伯公壇‧體驗美濃的人文歷史

 

「瀰濃東門樓」屬於【聚落型隘門】的典型建築,是早期先民為了保衛家園,在人力與工事上的一種設計,結合了水渠、莿竹叢等自然元素,將聚落構築成宛如一座古代的城池,並派壯丁輪值守,具有實質的城門功能,當然現在已搖身成為古蹟,提供民眾緬懷百年來的歷史

瀰濃東門樓、庄頭伯公壇‧體驗美濃的人文歷史

 

我特地拍一下下樓梯的情況,一定要四肢並用,才能安全下來

瀰濃東門樓、庄頭伯公壇‧體驗美濃的人文歷史

 

下一站式東門樓旁的「庄頭伯公」,為美濃庒最早的土地公廟,是附近居民的宗教信仰中心,也是當地居民主要的休憩區

瀰濃東門樓、庄頭伯公壇‧體驗美濃的人文歷史

 

伯公壇後方的大榕樹,樹齡超過150年,但現在上方的樹幹及枝葉被切除,並被鐵架屋頂蓋住,不知道榕樹現在是生是死

瀰濃東門樓、庄頭伯公壇‧體驗美濃的人文歷史

 

伯公壇是以石板、石塊砌成,客家人傳統的「神位」、「香座」石碑供奉伯公,碑心上面刻著「福德正神香座位」,並刻有「壽」字紋及瓶花紋樣,同時有「曲手」向兩側伸展

瀰濃東門樓、庄頭伯公壇‧體驗美濃的人文歷史

 

伯公壇前的美濃溪是以前婦女的公共洗衣場,當然這種婦女們一起洗衣的畫面早就看不到了,而東門樓與伯公壇及美濃溪,都一起見證了美濃的變遷

瀰濃東門樓、庄頭伯公壇‧體驗美濃的人文歷史

 

伯公壇四周是休憩廣場及涼亭,加上老樹之遮蔭,這裡是一處鄉民茶餘飯後的好去處

瀰濃東門樓、庄頭伯公壇‧體驗美濃的人文歷史

 

伯公是美濃人最崇高的信仰,據說美濃三百多座的伯公壇,密度之高冠全國,這與美濃向來是以農業為主的經濟社會有關係,農村經濟的大大改善也反應在伯公壇的增建速度

瀰濃東門樓、庄頭伯公壇‧體驗美濃的人文歷史

 

在庄頭伯公這裡拍下東門樓的建築,美濃曾在2012年票選成為台灣十大觀光小鎮,足見它的魅力,而我也喜歡來到具有歷史意義的古老小鎮參觀,重修自己的歷史學分

瀰濃東門樓、庄頭伯公壇‧體驗美濃的人文歷史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客 的頭像
    米客

    米客相機日記

    米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