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井倉庫‧記憶倉庫、記憶台北

 

 

這一陣子密集拜訪北門周遭的古蹟建築,因為台北市的「西區門戶計畫」,將台北府城北門附近的古蹟建築進行大整修,所以像是北門(承恩門)、台北郵局、輔臺階洋樓、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以及眼前的三井倉庫,都是煥然一新,而這些古蹟建築,我只剩下三井倉庫還沒有拜訪過,今天就來完成心願吧

三井倉庫‧記憶倉庫、記憶台北

 

首先要了解三井倉庫的歷史,三井物產株式會社成立於1876年(東京),專門經營及推銷各類物品,以賺取商業傭金,其中「台北支店」成立於1896年,總部設在大稻埕港邊河岸的街道上,主要經營台灣茶、米穀、砂糖、樟腦、食鹽、煙草等產物的輸出,而三井倉庫則是由台北支店於1913~1914年所興建,當然就是專營運送事業

三井倉庫‧記憶倉庫、記憶台北

 

二次大戰日本戰敗後,倉庫建物由台灣省物資局接收,成為基隆、台北地區出入口集散地的倉庫之一,2002年產權轉給台灣鐵路管理局,並於2012年被台北市政府列入歷史建築,並進行修復保存

三井倉庫‧記憶倉庫、記憶台北

 

直到2015年「西區門戶計畫」以營造國門意象為目標,規劃進行國定古蹟北門周邊廣場改造,及進行忠孝西路路型調整,進而提出「三井倉庫」遷移保存計畫,終於2016年5月通過三井倉庫案暫時移置保存之決議,於原址東側約51公尺旁重組

三井倉庫‧記憶倉庫、記憶台北

 

整建建物搬遷重組的案例,除了三井倉庫外,還有林安泰古厝及新北投車站,這些都是浩大的工程,而三井倉庫歷經兩年期間的解體保護、重組修復工程到再利用規劃,蛻變為「記憶倉庫」及「Info House」,成為串連整個西區門戶計畫的耀眼新地標,並將於11/1起試營運開放外界參觀

三井倉庫‧記憶倉庫、記憶台北

 

三井倉庫為三崁式二層樓磚木混合建造房屋,建物中央正背立面均設山牆,中央立面半圓形的山牆仍留有三井物產菱形商標,是目前臺灣唯一保留三井物產菱形商標的建築物,此建築也受到大正時代所影響,為和洋混合式的建築形式

三井倉庫‧記憶倉庫、記憶台北

三井倉庫‧記憶倉庫、記憶台北

 

接著進入室內參觀,三井倉庫是下午一點才開放參觀,可不要早上來ㄡ

三井倉庫‧記憶倉庫、記憶台北

 

一進入室內,就看到一座半圓形山牆,這是原始三井倉庫的山牆,在第一階段解體工程中,除最大程度保留原建物之磚瓦及木材外,更採大塊切割工法將整塊山牆保存下來,唯原有牆體因灰漿老化黏結力不足,所以就放置在室內展覽

三井倉庫‧記憶倉庫、記憶台北

 

北門周遭的歷史古蹟,在近年來大大力整修後,已經煥然一新,所以眼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這五棟建築,因為我每一棟建築都已拜訪過,所以一眼就能認出來,包括北門(承恩門)、輔臺街洋樓、台北郵局、台灣總督府鐵道部,以及這一棟三井倉庫

三井倉庫‧記憶倉庫、記憶台北

 

來看看室內展覽的內容是什麼,一樓常設展的內容是從記憶倉庫的前身「舊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北門倉庫」談起,連結日治時期三井物產在臺經營的產業(樟腦、木材、茶葉)、山林資源與族群互動、產業的運輸發展,同時講述其見證臺北城變遷的過程,並勾勒其與周邊商圈的關係

三井倉庫‧記憶倉庫、記憶台北

三井倉庫‧記憶倉庫、記憶台北

三井倉庫‧記憶倉庫、記憶台北

 

一樓的另一半空間出租給業者,規劃成輕食餐廳,一邊欣賞古蹟建築,一邊享受美食,是不錯的選擇

三井倉庫‧記憶倉庫、記憶台北

 

而來到二樓,2020年首檔特展「川流記憶」,以水將臺北城與山林的故事匯聚在一起,從水帶來的灌溉、飲用、運輸、發電與產業發展等功能,進一步從台灣第一座水力發電廠「龜山電廠」興建始末,水將資源從山林帶到城市,讓民眾重回百年以前,反思人跟山林資源的關係

三井倉庫‧記憶倉庫、記憶台北

三井倉庫‧記憶倉庫、記憶台北

三井倉庫‧記憶倉庫、記憶台北

 

三井倉庫的屋頂形式為寄棟造屋頂,是傳統建築中屋頂規格最高的,相當於中國建築的廡殿頂,來到二樓請順便抬頭欣賞一下,支撐屋頂的木桁架建築

三井倉庫‧記憶倉庫、記憶台北

 

將北門框線對準窗外的北門建築,就可以知道原三井倉庫舊址的位置

三井倉庫‧記憶倉庫、記憶台北

 

輕輕的拜訪完三井倉庫,我走出室外,看到這一座小水池,無論在距離與面積大小,都好像是原來三井倉庫的舊址所在,未來不知是否會作其他的運用

三井倉庫‧記憶倉庫、記憶台北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客 的頭像
    米客

    米客相機日記

    米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