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院的西洋歷史式樣建築,以及座落在大馬路交叉口的顯眼位置,使我在高中時期路過時就注意到它了,三十多年後的今天,我的人事已非,但是監察院仍屹立在那裏,所以今日趁著全國古蹟日的參觀機會,讓我終於進入內部參觀了,而監察院所在地的台北市中正區,國家重要的機關都在這裡,所以是台灣的政治中心
翻開監察院的興建歷程,在1913~1919年間共分為四期興建,當時是日據時期北台灣最高行政機關臺北州廳舍,管轄的範圍包括現在的台北市、新北市、宜蘭縣及基隆市,是北台灣最重要的行政機關
監察院在台灣光復後,成為臺灣省政府辦公房舍,而在民國46年台灣省政府遷移南投縣中興新村,故在民國47年正式將臺北州廳舍改為監察院廳舍
監察院與總統府、行政院、臺北賓館、司法大廈、台灣總督府博物館,都因具備歷史時代意義的雄偉建築,在民國87年公告為國定古蹟,所以來一趟台北市中正區,也就是等於來一場歷史的建築饗宴
監察院的建築的確會讓人經過時留下深刻的印象,它是台灣目前保存最完整的西洋歷史式樣建築,被視為是深受後文藝復興時期影響的建築代表作,在建築物的平面設計上,由圓頂入口處向左右兩向延伸呈九十度的夾角,兩翼立面造型相同卻不對稱,角落部分取突出弧形門廊,大幅減少尖角的銳利感,而兩翼的對立展開,富含華麗之美又不失嚴謹的形象
監察院的建築不但具有歷史價值,更具備藝術的價值,從平面形式及垂直動線機能的設計,是理性思考的建築思潮,從簡潔但富有裝飾的外觀,紅磚牆面及磚拱構造,是東西文化交流下的古典派建築的典範
監察院的建築有許多特色,我就一一得來好好欣賞一下,像是入口處的八柱式門廊,由托次坎柱式圓柱撐起圓弧形的造型,為入口塑造雄偉的印象
兩側立面是牆面與窗的排列,是紅磚與灰白仿石的搭配,優美的比例與典雅的色調,進一步細看,半圓拱窗、圓窗、拱形雨庇、貝殼飾,都展現西洋歷史式樣建築的風采
入口正上方為比例較為扁平的銅製屋頂,以發散形鋼骨桁架支撐,營造大型的室內空間;銅製屋頂鋪設銅皮,並以手工將一塊塊長方形銅片拼接而成,下緣開了12個半圓形的「老虎窗」,具備採光、通風和裝飾效果
馬薩式屋頂盛行於十九世紀中葉,拿破崙三世在巴黎重建大型公共建築時廣為採用,一時蔚為風尚,屋頂呈兩段傾斜,上半段斜度較下半段平緩,內由多組木衍屋架支撐,木料來自日本的柳杉,其間設有貓道,便於檢視維修
破縫山牆又稱破山頭,是我在監察院看到最特殊的建築特徵,刻意在三角形山牆的中間處破空,造成視覺上的動感,及繁複的裝飾效果
形如勳章的浮雕壁飾,是西洋歷史式樣建築中常見的牆面裝飾物,勳章壁飾牆面呈橢圓形,中間橢圓突起,四周繞以花草紋飾.其形又似鮑魚,故有鮑魚勳章的俗稱
圓窗置於門廊的兩側,加上誇張的拱頂石造型和花草紋飾,以石塊的原始粗獷來強調建築的穩重感,更增加壁面的變化
欣賞完外觀建築之美後,接著進入室內,今天古蹟參觀日的人潮很多,但是這挑高十五公尺的大廳寬敞雄偉再搭配四對托次坎柱式雙柱,所以還不至於顯得太擁擠
每個人進入大廳都會仰頭看這圓頂格子天花屋頂,中心並以彩繪玻璃裝飾,這得用廣角鏡頭才能拍得下來
要上二樓,會經過迂迴的M型樓梯,牽引到左右兩翼,階梯及欄杆展現富麗堂皇的氣質
在現代化辦公大樓上班的我們,想想若是移到這種古色古香的紅磚建築來上班,不知道壓力指數是否會馬上降下來
參觀監察院的行程比較自由,有導覽員定時導覽,但是要自由參觀也可以,所以我選擇自由參觀,可以到處拍下美麗的建築特色
監察院不久前舉辦過百年風華的活動,是名符其實的百年建築,可以來簡報室回味一下
接著來到二樓參觀,這美麗的M型樓梯要多看幾眼
二樓的柱子與一樓不同,為改良的「愛奧尼克式」,而這一區圓頂迴廊區域,規劃為監察文史資料陳列室,將我國監察制度的沿革,本院職權的演進,重要工作的績效,文物史料與古蹟之美,以文字、實物或影像呈現。讓參觀的人對監察院能有更深的了解
中華民國為五權分立制度,但老百姓比較關心的是民生經濟議題以及民主政治議題,所以行政院、立法院及司法院,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考試院及監察院相對之下就比較陌生
今天除了要來欣賞建築之美外,藉由眼前的文史資料室,我要來揭開監察院的神秘面紗;中國的監察制度始建於秦、漢時代,迄今已有二千年歷史,很慶幸這樣的制度有被保留下來
監察院到底有哪些職權,從這些看板可以發現,其實還不少重要的職權,如人權保障、同意權、決算審核報告、審計、陽光法案與廉政業務、監試、巡迴監察、糾正、糾舉、彈劾、調查等等,總結起來就是監督政府保障人權
從國民政府建立以來,監察院就一直存在著,經過軍政、訓政及憲政時期、監察院均扮演著重要監督政府的角色
人民如果發現中央政府公務人員有違法失職的案例時,經由一定的程序,也可以到監察院來陳情,這是老百姓的權力,但可能使用的人少之又少
知道有哪些人當過監察院長嗎?這個小房間告訴你,歷任監察院長都在這裡
在想是否有機會走到上面去看看貓道建築,就是在兩翼馬薩式屋頂內的空間,由多組木衍屋架支撐,中間的木棧道就是貓道,主要用於檢視及維修,這樣的木棧道空間很狹小,所以取名貓道,算是十分貼切的;而今日貓道不開放參觀,所以我只能從透明天花板向上觀看一下而已
二樓參觀完畢後,再從M型樓梯走下去,不同的角度看這一座階梯都相當美麗
監察員右側立面建築今天施工中,內外樓面的鷹架大大影響了這一座殿堂的建築之美,我就從左側迴廊進入後方的議事廳
議事廳室是舉辦院會的地方,監察院會議室以院長為主席,半數監察委員以上出席,方得開會,而院會議主要決議的事項有立法院之法律案、監察法規之研議、政府總預算審核、彈劾權糾舉權等等
每一位委員都有既定的座位,場面神聖且莊嚴,這裡是處理國家大事的地方
現在我站在諮詢台上向各位委員報告,這次的彈劾案....
再度回到富麗堂皇的大廳,參觀人潮還是一樣的多,畢竟能夠參觀國家殿堂的機會不多
走出大門,今日趁著古蹟日的機會,參觀了行政院與監察院,圓滿地完成我既定的任務,明年此時再找兩個古蹟來參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