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江雁鴨公園因為有一大片濕地沼澤,相當適合候鳥及雁鴨棲息,所以在每年秋冬之時到次年春季來臨之間,就有許多北方避冬南遷的候鳥到此一遊,使得這裡也是一處賞鳥聖地
雖然知道四月份春天之時,應該許多候鳥已經開始北返了,但我還是來此走一遭,看看有無機會撿檢菜尾,這是我第一次到此拍鳥,我也不知道整個公園何處是最佳鳥點,反正就是在濕地旁的岸邊巡邏及等待,今天只有我一位拍鳥人,或許下次等到年底再過來一次,看看能否遇到一大群候鳥的盛況
因為鳥類對人類還是有警戒心,濕地這麼大,鳥兒沒事當然不會主動靠近人,所以大鳥小鳥都會在離岸邊較遠的地方活動,我一旦站在岸邊,鳥兒就開始離我遠去了,距離太遠加上陰暗的天氣,可以想見拍到的相片,品質一定不會太好
拍水鳥與拍山鳥大不同,水鳥的背景是沼澤、雜草、泥巴等等,山鳥的背景則是鮮豔的花果,所以拍水鳥比較像是記錄生態的概念,而不是要拍出唯美的畫面(也不容易拍出來),那麼就來數數我今天的打鳥成績吧,看看有幾種鳥是以前沒拍過的,當然像白鷺鷥、蒼鷺、白頭翁等這些太普遍的鳥種,稍微紀錄一下即可
首先來一隻最大隻的埃及聖䴉,這是大量入侵台灣的外來鳥種,已經對台灣原生物種造成威脅,林務局已經在思考如何處置牠們,這麼大隻的鳥種,是不太容易有天敵的
上次在許厝港拍鳥時,也是看到一堆埃及聖䴉,看來此鳥種入侵西台灣的傳言,已經有幾分真實了,我當然也不希望未來的濕地沼澤,只看到這一種鳥而已
下一隻為黑領椋鳥,像是穿了黑色圍巾的羽毛、灰白頭部及眼睛下方的黃色裸皮是最大特徵,主要產地在東南亞,被認為是引進的外來種,由於會吃掉農作物,所以不是很受歡迎
咦!是原生種的八哥ㄡ,與大家平常看到的家八哥不同,原生種八哥是台灣特有亞種,在臺北盆地穩定的分佈,但數量比起家八哥,實在是太少了,而羽毛全黑的顏色,我覺得還比較好看
喜鵲是適應能力比較強的鳥類,在山區、平原都有棲息,所以是非常普遍的普鳥,喜鵲在東方是受歡迎的鳥類,從中國古代的傳說中,喜鵲是佔有一席之地的
有許多小型水鳥在比較遠的地方活動,所以不容易拍,其實賞鳥與拍鳥還是有差別的,賞鳥是用眼睛看,看到就很爽了,拍鳥則要講究環境、距離、光線等等因素
遠距離的小型水鳥,我就盡可能拍吧,先來一隻小環頸鴴(ㄏㄥˊ),有一雙漂亮的眼睛,是一種小型鴴科鳥,台灣冬候鳥,在非洲過冬,其它時候則在歐洲和亞洲西部棲息繁殖
磯鷸是普遍冬候鳥,所以海灘、沙洲、濕地經常可以看到
最後一隻為黃眉黃鶺鴒,普遍冬候鳥,常見於空曠草原,樹林及水域地帶等低海拔區域或是農田、池畔處
今天的鳥況並不好,來到華江雁鴨公園,反而沒有看到雁鴨,或許來的時間不對,下回再挑個年底的時候,同時再搭配漲潮,看看有無更多的驚喜,我在華江雁鴨公園的初體驗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