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第一街的艋舺青山宮‧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一府二鹿三艋舺」說明了台灣在清領時期的政經中心,艋舺(萬華區)雖然現在較特殊的紅燈區,但仍然掩不住燦爛輝煌的人文歷史,而要了解人文歷史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就是具有百年歷史的寺廟

艋舺最知名的寺廟非龍山寺莫屬,但是並不只是龍山寺,清水祖師廟及青山宮都是研究艋舺歷史的好題材,我清晨時刻去華江雁鴨公園拍鳥結束後,選擇來到青山宮了解一下艋舺的歷史

台北第一街的艋舺青山宮‧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青山宮位在貴陽街上,貴陽街可是有其歷史典故的,貴陽街是台北市街的發源地,所以號稱「台北第一街」,因當時大量泉州移民沿淡水河靠岸至艋舺開墾定居,而台灣本島的原住民則從上游乘坐獨木舟到艋舺,兩方常常在此交易,交易物又是以蕃薯為主,此地亦稱為「蕃薯市街」,也成了台北市集的起源地

台北第一街的艋舺青山宮‧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青山宮也列入百年古剎之林,與艋舺的發展有相當的關係,而關於青山宮的興建緣由,艋舺在咸豐4年(1854年)發生瘟疫,泉州府惠安縣的漁民,將惠安青山宮的鄉土守護神「靈安尊王」神像分靈至艋舺,並在舊街(今西園路)鬧區暫立小祠奉祀,希望能藉此弭平疫情 

台北第一街的艋舺青山宮‧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安置後的靈安尊王大顯神蹟,瘟疫的疫情得到了控制,所以靈驗的神蹟廣為流傳,使得信徒日增,於是當地居民在咸豐6年(1856年)於蕃薯市街的現址建築新廟,在咸豐9年(1859年)落成,現在已逐步演變成為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台北第一街的艋舺青山宮‧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青山宮主祀的神明,我倒是第一次聽過,主祀三國孫權的將軍張梱,張梱因治理泉州惠安有成,死後地方建立青山宮奉祀,並尊稱其為青山王或靈安尊王,靈安尊王被認為是可以消除瘟疫的威靈,所以當時艋舺地區所發生的瘟疫可以被控制,信徒們自然也就會想到是靈安尊王的庇佑

台北第一街的艋舺青山宮‧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靈安尊王壽誕日前夕都有隆重祭典,是艋舺地區慣例迎神中最盛大者,俗稱「艋舺大拜拜」,為台北市三大廟會之一

台北第一街的艋舺青山宮‧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青山宮在在咸豐9年(1859年)落成後,重修的次數並不多,在日治昭和13年(1938年)重修過一次,而後殿則在民國68年時拆除重建,現在的後殿為三層樓建築

台北第一街的艋舺青山宮‧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青山宮的建築形式為三開間兩殿兩廊式的格局,廟前方就是貴陽街街道、左右兩旁則與民宅緊連,是縱身狹長的街屋式建築

台北第一街的艋舺青山宮‧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前殿簷間有「敕封大宋明神」字樣,因不知道靈安尊王與宋朝的關係,所以我上網查了一下相關傳說,張梱的聖號原本只有「青山王」,但在宋朝時曾顯靈救駕宋朝皇帝,因而被封為「靈安尊王」,由於是受到宋朝皇帝的敕封,所以可以了解「敕封大宋明神」字樣的背後意義

台北第一街的艋舺青山宮‧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接著來一場建築巡禮吧,中門前的兩座石獅,是在日治時期第一次修建時所增設的,所以最初興建完成時並沒有石獅,這是比較特別之處

台北第一街的艋舺青山宮‧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龍柱則是建廟之初就已存在至今,算得上是珍貴古物

台北第一街的艋舺青山宮‧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而中門前的階梯,第一階的青斗石石材顏色不一樣,是當時泉州惠安縣移民渡海來台時,放置於船上的壓艙石

台北第一街的艋舺青山宮‧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入口的門面原本為土木結構建築,在昭和13年(1938年)重修時改為花崗石與青斗石的石雕門面,前殿之石柱與石垛乃採取圓山神社所遺之石材,並由艋舺的名師謝萬來師傅進行石雕

台北第一街的艋舺青山宮‧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進入前殿,殿內正上方的八角形藻井,雕飾工藝展現出泉州惠安溪底派匠師的作風,是參觀的重點

台北第一街的艋舺青山宮‧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殿內兩旁的牆堵上有古代詩文的墨跡雕刻,是青山宮的特色

台北第一街的艋舺青山宮‧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三川段的六扇門(一對正門、兩對邊門),正門為武門神秦叔寶與尉遲恭,邊門則繪製文門神,門神彩繪為國寶級彩繪師劉家正的作品,而因近年來有修補上色,所以顏色很鮮豔

台北第一街的艋舺青山宮‧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正殿旁配祀青山王的先鋒大將枷將軍、鎖將軍,兩座神像因年代較早,是由泥塑而成,不同於一般廟中的柴雕神像,而在民國100年時也進行了按金彩畫重修

台北第一街的艋舺青山宮‧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台北第一街的艋舺青山宮‧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正殿神龕為三層結構,相當的金碧輝煌,展現費時又費力的雕工技藝,正上方懸掛的匾額,最醒目的是1954年考試院院長賈景德所獻「固圉寧民」

台北第一街的艋舺青山宮‧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尋找百年古剎裡的百年匾額,青山宮年代最早的匾額在拜殿上方,是清光緒8年(1882年)福建補用同知何思綺所獻的「神靈昭著」匾額

台北第一街的艋舺青山宮‧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從拜殿到正殿的上方還有其他的匾額,像是1981年中華民國副總統謝東閔所獻「百世馨香」,這也算是御賜的匾額ㄡ

台北第一街的艋舺青山宮‧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許多小型神像擺設於神桌之上,這些神像是泉州移民來台時帶過來的,也具有特殊的歷史意涵

台北第一街的艋舺青山宮‧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青山宮的香火很鼎盛ㄡ,尤其看到不少外國遊客來此朝聖,這應該與艋舺的歷史脫不了關係

台北第一街的艋舺青山宮‧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台北第一街的艋舺青山宮‧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台北第一街的艋舺青山宮‧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接著來到後殿,後殿目前為地下一層、地上三層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樓閣式建築,是在1979年改建的

台北第一街的艋舺青山宮‧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正殿與後殿之間的空間不大,設有一座小型魚池,只要你靠近,錦鯉會來討食物ㄡ

台北第一街的艋舺青山宮‧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狹長的街屋是廟宇,不太容易欣賞到屋頂的建築之美,我到後殿的三樓陽台,才勉強看到正殿的屋頂建築

台北第一街的艋舺青山宮‧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後殿一樓是青山王爺的夫人,據說青山王顯靈救駕之時,兩位夫人一並封為顯慶妃、慶安妃

台北第一街的艋舺青山宮‧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最後再來個宮殿巡禮,後殿的二、三樓也採取台灣民間信仰常見的服務信徒的形式,祭祀各方神明,信仰中心代表的是香火鼎盛,也代表青山宮能夠符合廣大信徒的宗教信仰需求,再加上台灣的宗教自由,所以眾神聚集在同一間廟宇,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也不會有任何的衝突

台北第一街的艋舺青山宮‧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台北第一街的艋舺青山宮‧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台北第一街的艋舺青山宮‧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客 的頭像
    米客

    米客相機日記

    米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