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濃‧瀰濃庄敬字亭

 

 

一座焚燒字紙的爐子,在台灣是被給予尊重的,這也表示台灣人是維護中華文化的守護者;在美濃有多座敬字亭被保留下來,我因為時間的關係,先來拜訪這一座最具代表性的敬字亭,也表達我對於中華文化的尊重。瀰濃庄敬字亭現在的位置就在大馬路旁,所幸有圍成一個區域,讓它可以被適當的保存,美濃人每天習以為常的經過這裡,而我則是專程來拜訪這裡的

美濃‧瀰濃庄敬字亭

 

瀰濃庄敬字亭是美濃地區最早興建的敬字亭,建造年份眾說紛紜,以說法最多的清乾隆44年(1779年)建造的話,至今兩百多年的歷史;是由瀰濃庄子弟集資建造,以倡導尊敬文字的文化

美濃‧瀰濃庄敬字亭

 

兩百多年的歷史之中,瀰濃庄敬字亭經過了歲月及戰爭的洗禮,也經過了多次的修繕,最後一次則是在民國100年(2011年)進行彩繪及剪粘等修補,成為現在的樣貌

美濃‧瀰濃庄敬字亭

 

瀰濃庄敬字亭的所在位置因位於高雄縣政府都市計畫道路的預定地,所以針對是否拆除的問題,也曾經引起地方與政府的爭執,還好最後得以保留下來,並被內政部列為古蹟,這是維護歷史古蹟的勝利;看看現在佇立在大馬路交叉口,兩旁的馬路也照樣興建起來,其實這應該是雙贏的結果

美濃‧瀰濃庄敬字亭

 

小小敬字亭也是有所謂的建築藝術,瀰濃庄敬字亭為承重構造,創建時所用磚塊從福州渡海運過來,而目前所見為新制磚材疊砌,外以砂漿粉刷,圍繞亭身成六邊形,亭身依疊澀收分而逐漸內縮,有基座,盝頂以葫蘆收頭,自下而上為亭座、亭身、亭頂三部份,有清潔口、投紙口和通風口及葫蘆煙囪等四處開口

美濃‧瀰濃庄敬字亭

 

屋頂也被精心設計,由翹脊磚疊澀成拱殼頂,以灰泥仿作瓦當、滴水,坡面有如意紋飾,垂脊作卷草裝飾,以柔和線條呈現建築之美

美濃‧瀰濃庄敬字亭

 

第三層亭頂的正面作一爐口,原來安奉倉頡、至聖先師、文昌帝君神位,現已佚失,兩側對聯也已經風化,壁堵處各飾以彩色花瓣剪黏

美濃‧瀰濃庄敬字亭

 

第二層亭身又分上下二層,下層正面有一拱形爐口,為焚化字紙之用,爐口上方及兩側有門額及對聯的風化痕跡已被整修,其餘各面亦做裝飾性壁堵,以尺磚封砌,轉角則以石條收邊

美濃‧瀰濃庄敬字亭

 

各層之間的界定是以磚作多層出挑疊澀,其下方均彩繪蓮花卷草

美濃‧瀰濃庄敬字亭

 

亭身內部是由卵石逐漸堆砌成中空的窯栱形,上留一通風口連接到亭頂的葫蘆作為出風口,而頂部葫蘆煙囪開口過小,排煙不順暢,所以爐口附近已遭煙薰黑

美濃‧瀰濃庄敬字亭

 

第一層亭座開一爐口,原設計是為進風口,現在被改為奉祀倉頡等神位

美濃‧瀰濃庄敬字亭

 

據傳因為敬字亭的設置,使得美濃子第的文風大幅改變,然而隨著知識普及廢紙回收觀念的興起,敬字亭已大多斑駁傾圮,「瀰濃庄敬字亭」是少數仍在當地發揮日常祭祀功能的古蹟,能與人們在生活上互動的古蹟,才是較能保存下去的資產

美濃‧瀰濃庄敬字亭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客 的頭像
    米客

    米客相機日記

    米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