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月中到11月中這一個月的時間裡,每逢假日必下雨,除了人會發霉之外,相機也發霉了,眼看著一週一週的天氣預告,假日都是雨天,今天我終於忍不住了,下雨天照樣出動吧,但是選個室內為主的地方來走走,這也算是一種妥協吧,所以我就來到了眼前的新竹市消防博物館(也是新竹市消防局)
一般人與我一樣,對於消防都有一知半解的常識,當然現在的新建築以及消防法規都逐漸能夠保障人們盡量避免遭受祝融之害,而要對消防知識有進一步的了解,可以來到新竹市消防博物館,來實際體驗一下這些與祝融對抗的神兵利器
關於新竹市消防局之歷史沿革,可追溯到日據時代(民國九年),距今已快要百年的歷史。新竹地區由於風大防火困難,所以消防組織應運而生,即當時的新竹消防組,建物則由當時的一層平房建築到民國26年完成六層樓高的望遠鐘樓及2層樓高的辦公室,當時是新竹市最高的建築物,是目前全國僅存少數的日治時期典型建築之一
至於消防博物館,則是在1999年開始籌建新的消防局大樓後,舊的日治時期的歷史建築,即鐘樓與辦公室部分,改造成為消防博物館,這也是一種文化古蹟的再利用,也順便讓民眾了解防災的知識,發揮教育功能
從正面來欣賞一下建築之美,建築從二樓以上的外牆面皆貼上淺色面磚,而中央的鐘樓,在第五層頂平台出挑兩尺半,每個面都以四塊出挑托架支撐,沿週邊建出三尺半的混凝土灌注欄杆,第六層作八角狀,四週作鐵欄杆
除了博物館外,鐘樓另一邊的建築仍然保留一個消防分隊維持救災功能,所以這裡也是一處消防隊ㄡ
博物館外有一座早期消防救災用的水源-古井,引用地下水作為消防救災用水,當然現在早已功成身退了,與旁邊的唧水幫浦都被當作文化資產保存著
消防博物館是早上9點開放,所以我是準時進場,博物館旁就是消防隊,所以這是一次難得的體驗,了解一下打火英雄的辦公環境
值班人員幫我開燈,所以我開始參觀了,一樓展廳主要展示日據時代之消防車、民國60年時期之消防車、早期救災器材之展示(水上救生器材、警鐘及日據時期雙節梯等),其中眼前這一台消放車最吸睛
這一台「金德號」消防車,是許金德先生為回饋鄉里、維護新竹市居家財產的安全,慷慨解囊所捐贈的消防車,從一開始服役至今,立下無數汗馬功勞,如今功成身退展示於此,也算是有個好歸宿
消防車屬特殊車種,車上的構造與一般乘用車完全不同,眼前的手動緊報器、進水口、出水口、幫浦、瞄子等等,今天就有機會來好好看了
當然消防車也要配上英勇的打火英雄,才能成為最佳組合,平常聽到馬路上的消防車警鳴,或許會覺得吵,但是若發生火災的地方是自己家裡或附近的話,就會希望趕快聽到警鳴聲
我曾經歷過住家附近的木造展示間發生火災,那種震撼是需要一段時間來撫平心靈的,所以的確多一分準備就少一分災害
各種救生器材陳列於此,不只看器材,文字部分也稍微讀一下,可以增長一下知識
特別紀錄一下呼吸器,空氣呼吸器是消防人員進出火災現場必備的器材,火災發生後常判隨著大量的濃煙,在濃煙密佈的建築物內部更是無法令人正常呼吸,為達成消防救災任務,消防人員需背負空氣呼吸器,始能進入火場進行作業,尤其現在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與高樓大廈不斷的增加,使得火災的搶救工作益顯困難,對救災裝備器材的需求則日益增加
日據時代的唧水幫浦車,是運用人力推車至火災現場,然後再用帆布袋將水灌到唧水幫浦內,藉由人力拉桿加壓將水噴出以滅火,還好早期的建築並不高,巷道並不擠,老式唧水幫浦車還派上用場
這個大家在電影裡都有看過,為了讓救災工作分秒必爭,所以在二樓的待命人員一旦要出任務,走樓梯就免了,直接由滑杆滑下來吧,但是這動作絕對是需要訓練的,否則造成腳部扭傷,反而無法出任務
新竹義勇消防隊參加消防人員競技大賽,連續七屆獲得總冠軍,這是一份殊榮,也代表具有良好的救災體能,以及熱情來建造這一座博物館
今天只有我一人參觀,所以一些互動體驗區如滅火及逃生體驗,就免了吧,我就安安靜靜參觀即可
二樓也是展示廳,有心肺復甦術(CPR)訓練區、消防人員出勤時之滑杆、互動式電腦、消防衣展示、各種消防宣導品、展示古消防器材等
現在由上往下看,不知道滑杆可不可以開放民眾體驗,答案應該是NO,因為若是受傷就麻煩了
我不懂也沒學過CPR,這種救命術用到的機率相當低,但是一旦需要用到時,就會覺得書到用時方恨少
要能夠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憑藉的是完整的保護措施,所以消防衣是必備的
消防隊不是只有打火而已,抓蛇、虎頭蜂等等,民眾搞不定的,也都會請消防隊來支援,所以119至三個字,深植在民眾腦海裡
消防員由於任務的需要,強健的體魄為必要的條件,所以稱為消防猛男,一點也不為過
我繼續往上移動,抵達最頂層的鐘樓,鐘樓在日據時期稱為望樓,當時是新竹最高的建築物,所以具備登塔瞭望、發揮傳遞訊息的功用,以當時通訊及電話不普及的時候,望樓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在當時最高的建築物,找出失火的地方,再用傳聲筒及警鐘等設備傳遞到樓下的消防人員,以利進行救災工作
雖然現在高樓大廈林立,但仍然可以想像當時位於最高點俯視整個新竹市區的景象
消防人員的親切態度令我印象深刻,我從六樓下來後就結束參觀了,有這些打火英雄的存在,生活上就多了許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