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百餘年歷史的山佳車站,我在8年前尚未整修時便已拜訪過,那時的車站是一處懷舊復古味的小車站,仍然在使用中,而當時正在興建山佳新站,後來在民國106年舊站修復完工後,我擔心這一處古蹟車站是否會整建過頭、變成完全沒古意的車站,於是趕緊來作第二次的拜訪。來到現場後,看到整修後的山佳舊車站煥然一新,已搖身成為一處懷舊觀光的老車站,而旁邊的山佳新站就是目前使用中的新車站
山佳舊站是在2017年斥資2600萬元新台幣重新整修,恢復成「日治時期」風貌後再重新開幕,至於整修前後的舊站變化如何,就是我今天要來關注的重點,首先前方廣場一如往昔,而且原腳踏車放置的地方也已經清除,所以廣場變得更乾淨清爽
以前舊站仍在使用中的時候,也只能在候車室看看而已,無法進入到站務室裡,現在經過整建開放後,全部的內部空間都可以參觀了,當然我先從這一棟日本與西洋複合式的建築外觀開始品味起
木造窗櫺仍然保留下來,這是復古風味的經典象徵
洗石子的廊柱與ㄇ型迴廊,仍然是原汁原味
洗石子牆面及木造屋簷,有進行過更換整修,但仍維持原來的格局
從側面看屋頂,屋頂左右兩端為「切角頂」的特殊形式作法,是英國系統中的一種屋頂,後來再傳到日本,而車站則在日據時代建造時,兩端各加上三個「鴟參吻」,在日本象徵防火之物
屋頂形式從另一個角度可以看得更清楚,同時原本屋頂使用的安全瓦,因為嚴重的風化及風雨侵襲之下,目前已全部換新的安全瓦
外觀整體而言,整修後的山佳舊車站,少了一些破舊的感覺,但是新整修的部分大體上也是延續原來的作法,「更新後的懷舊復古小站」是我對它的總體形容
進入室內一看,天花板、窗戶、座椅、磁磚地板都是原來的格局,但是現在少了候車的乘客,看起來顯得窗明几淨許多,而原來復古的風味的確被保留下來了
山佳舊站在整建時,不忘留下牆面的工法模型,讓大家瞭解一下建築的基本工法
整體車站的內部空間設計採用日式車站的標準規格,最初的站體配置僅有候車室、辦公室、信號室,後來再因為需求而進行擴建,使得整個車站為狹長型的格局,如今都開放給大家參觀
整修後的山佳舊站,也是資產活化的案例,目前增加一些貼心的設施,讓旅客來到此地,要更能體驗懷舊車站的情懷,所以要扮演一日站長嗎?相關的道具已經準備好了
山佳車站從昭和3年(1928年)興建至今90年,若再從日本明治36年(1903年)設置的「山仔腳停車場」開始算起,就是名符其實的百年車站了,牆上的相片說明了山佳車站的悠久歷史
在信號室裡放著一座等比例縮小的山佳車站,是用修復車站時留下的舊木材,再經過許多的工法處理後組裝起來,再現車站舊時光的榮景
不要小看這要的模型,這是復刻創作的藝術,以舊木材為創作材料,以仿舊打磨技巧的純手工方式重現舊時代的歷史建築,展現出不一樣的美感
信號室旁有簡單的投影室,清楚說明山佳車站的歷史,山佳的命名由來是因為此地緊鄰龜崙嶺山麓,故名「山仔腳」,而在光復後則改名為山佳
山佳地區也是舊時的煤礦產區,稱為蓋淡坑煤礦,所以山佳車站也擔負著煤礦運輸的任務,與煤礦產業息息相關
接著我往鐵道這裡移動,看到了山仔腳驛1931年,覺得怪怪的,查了文化部資料及現場的解說牌,看不到1931年這個歷史年份,不知道是否筆誤??
用鐵軌作成的月台遮雨棚,在很多有歷史意義的懷舊車站,都有相同的作法
人形立牌也是新設置的,以採礦為主題
在舊油庫展示著蓋淡坑煤礦的歷史,蓋淡坑煤礦是在清同治末年開採的,煤礦距離山佳車站只有0.3公里,經由坑底及地面的台車搬運,再經過一些處理程序,最後由人力接駁運輸至火車
山佳舊站可以直接來到鐵道邊,要看火車很方便,要搭火車則要到新站購票,然後上天橋走到月台候車
舊站在重新整建時,新增了一處鐵道公園,沿著鐵道一直走,就可以走到鐵道公園
前往鐵道公園的步道左右兩邊,一邊是鐵軌,另一邊是社區馬路,中間增設的這一條步道,倒也提供人們散步之用
鐵道公園的末端有展示退役的火車頭,所以整個鐵道公園的設施相當簡單,就是步道加上展示火車,來山佳舊車站參觀時,可以順道來此走走
這台火車頭是DL1044調動機,是台鐵專門調移車輛的機具,在民國105年報廢,功成身退後展示於此
調動機後方的煤斗車編號35H1304,是台鐵因運煤需求而購買的,載重35噸,後來也因煤礦產業的日益蕭條,最後也功成身退展示於此
簡單的鐵道公園,來回走一遭,當作是散散步,也是不錯的
鐵道公園旁的馬路是山佳街(或者稱為山佳老街),在街道旁的民宅牆上有許多的彩繪,這應該也是山佳舊站整建的項目之一,如此可將車站、公園及老街連結,形成一處鐵道園區,但是街道上沒有店家也沒有人逗留,所以不知道能否發展得起來
我回到車站時,看到有新人在拍婚紗,的確整建完畢的舊站,是一處拍婚紗的優質地點
我的旅拍行程結束了,再來一張月台的最後留念,山佳車站百年風華,帶走百年的鄉愁,也帶來了百年的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