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中山堂(台北公會堂)‧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公會堂

 

 

台北公會堂就是現在的台北中山堂,原本被列為直轄市定古蹟,而在今年升格為國定古蹟,我一向對於古蹟建築有興趣,但是要參觀古蹟的話,當然是先以國定古蹟優先,所以我現在就站在台北公會堂的前面

台北中山堂(台北公會堂)‧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公會堂

 

不知是運氣好還是運氣不好,今天剛好碰到公會堂的外觀正在整修,所以鷹架遮蔽了美麗的外牆建築,但是很久很久才會整修一次的台北公會堂剛好被我遇到,我的運氣還算不錯ㄡ

台北中山堂(台北公會堂)‧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公會堂

 

台北公會堂的興建緣由,代表的是改朝換代的歷史傷痕,在1928年日本人為了紀念日皇裕仁登基,並作為施政紀念事業重要建設項目之一,故拆除了清末布政使司衙門,並將部分拆除的建築物移到台北植物園陳列(現在的布政使司文物館),而在原址開始籌劃興建「臺北公會堂」

台北中山堂(台北公會堂)‧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公會堂

 

「臺北公會堂」正式動工是1932年,並於1936年完工,總共動員9萬多人,工程相當浩大,而建築本體採用鋼筋混凝土所造,為四層式鋼骨建築,在當時算是以現代建築法建造中最牢固的結構體,在耐震、耐火、耐風等方面的性能都極為優良

台北中山堂(台北公會堂)‧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公會堂

 

公會堂主要的特色是建築式樣採極自由的形式,並具有西班牙回教式建築風格,其空間可容納人數,也僅次於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公會堂而居第四位,亦即在台灣是第一位

台北中山堂(台北公會堂)‧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公會堂

 

中華民國在1945年抗戰勝利台灣光復,當時的受降典禮就是在台北公會堂舉辦的,從此被日本人統治50年的臺灣,正式重返祖國的懷抱,所以台北公會堂所具有的劃時代意義,與其他一般古蹟建築,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台北中山堂(台北公會堂)‧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公會堂

 

至於台灣光復後的公會堂要作什麼用途呢?首先就是改名為台北中山堂,因為其特殊的歷史地位,所以就用來當作政府及各界舉辦重大集會之空間,也作為召開國民大會的場所,而在近年來則陸續進行空間整修,增設具有教育、藝文及休閒之多功能場所

台北中山堂(台北公會堂)‧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公會堂

 

從清領時期的最高行政機關布政使司衙門、到日治時期的台灣最大公會堂、再到光復後的台北中山堂,始終是扮演國家級場所的重要角色,而現在終於比較親民了,平日都有開放參觀,讓國人一睹這饒富歷史文化的場景

台北中山堂(台北公會堂)‧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公會堂

 

來看看臺北公會堂的建築之美,公會堂構造為鋼骨鋼筋混凝土造與大跨距的鋼骨桁架,外牆利用多樣的面磚,以垂直、水平、幾何等手法分割立面,已經具備現代建築立面設計與空間規劃的自由氣息,引領臺灣建築設計的現代化進程

台北中山堂(台北公會堂)‧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公會堂

 

建築的現代化除了外觀的意象以外,建築內也配置了當時極具現代化功能的換氣設備、水道及衛生設備、防火設備、電力升降機、電燈、電話、電鈴、電氣鐘、瓦斯、避雷針及天體觀測設備,在日本統治台灣的年代,強烈展現出首府的進步文明

台北中山堂(台北公會堂)‧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公會堂

 

中山堂內部要到9:30才開放參觀,所以我剛剛除了欣賞外觀之外,前方廣闊的的大廣場,是民眾休憩的好場所,這一座大廣場名為「抗日戰爭暨台灣光復紀念廣場」,整體的規劃是以台北城歷史的紋理為基礎,將都市景觀與歷史脈絡相結合,所以廣場內有許多意象的設計理念

台北中山堂(台北公會堂)‧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公會堂

 

紀念碑坐落於廣場的中軸線上,前方有代表12個月的方塊,象徵歲歲年年周而復始循環不息

台北中山堂(台北公會堂)‧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公會堂

 

紀念碑是1999年完成的,以「歷史留言版」、「靜默沉思臺」為設計概念,由樸拙粗獷的石材建成,象徵國人的艱辛歷程,而下方的卷軸意象呈現淵源流長的歷史,長軸刻印著紀念碑文,簡述抗日戰爭暨台灣光復的紀念意涵

台北中山堂(台北公會堂)‧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公會堂

 

1895年,就是日本殖民台灣的開始,日本人統治台灣50年,有破壞,也有建設,殖民時期的受害者,想必感受特別深

台北中山堂(台北公會堂)‧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公會堂

 

團圓石圓錐光滑的石雕呈現戰後團結的意象,圓錐破除之1/4形體,以階梯狀呈現,象徵戰後團員的缺憾

台北中山堂(台北公會堂)‧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公會堂

 

環形主廣場以都市空間紋理為基礎,以中山堂為核心,形塑環形開放空間

台北中山堂(台北公會堂)‧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公會堂

 

中山園區是以孫中山先生銅像為焦點,銅像為名雕塑家蒲添生作品,他依據孫中山先生於民國13年(1924年)在日本長崎演說的照片為藍本,雕塑此銅像,表情生動、肌肉衣褶表現自然與衣服的質感區分明顯,此作品也是首座本土藝術家創作之戶外大型銅雕

台北中山堂(台北公會堂)‧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公會堂

台北中山堂(台北公會堂)‧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公會堂

 

接著我準備要進入室內參觀了,而中山堂的正門入口處格局也是相當有學問的,正面入口門廊,首開風氣之先,採人車分道之安全設計,汽車道居前,其次為行人專用道,以人為主體規劃,呈現出現代人本建築精神

台北中山堂(台北公會堂)‧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公會堂

 

入口門廊以「中村式人造石塊」為建材,正面為弧形三拱圈,柱身崁有壁燈、作工相當精細

台北中山堂(台北公會堂)‧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公會堂

 

今天的中山堂內部有「台北電影節」的活動,所以參觀受到限制,但是我一進入大廳,天花板就相當吸引我的注意,天花板為回教風格之穹窿造型,飾以幾何圖案,柱頭裝飾在民國60年(1971年)整修時,增加梅花圖案,柱身下半部尚保留原有咖啡小口馬賽克,是當時流行的風尚

台北中山堂(台北公會堂)‧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公會堂

台北中山堂(台北公會堂)‧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公會堂

 

原本公會堂內部的「大集會場」、「大宴會場」「普通集會室」也改為現在中山堂的「中正廳」、「光復廳」、及「堡壘廳」,參觀的重點主要集中在二樓,四周以寬廣迴廊環繞形成流暢之動線,遇有緊急事故發生,人員可迅速離開會場

台北中山堂(台北公會堂)‧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公會堂

 

堡壘廳現已整修為餐廳,看起來蠻高檔的,我沒有要消費,但還是進入參觀,還好餐廳人員也沒有阻止我

台北中山堂(台北公會堂)‧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公會堂

台北中山堂(台北公會堂)‧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公會堂

 

沒錯,我就是要走出來二樓陽台,二樓陽台面對廣場,是向群眾發表演說的好地方,當年蔣總統及夫人即多次在陽台上向群眾揮手致意,接受民重的歡呼

台北中山堂(台北公會堂)‧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公會堂

台北中山堂(台北公會堂)‧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公會堂

 

二樓陽台可以近距離欣賞中山堂外貼磁磚細部,仿紅磚尺寸的二丁掛面磚,有43道條溝(可避免陽光反射),以蘇格蘭豆沙色(草綠色)為主,產自臺灣「北投窯」,並以上下五列二丁掛勾縫乙次,形成石塊的量體,可產生石塊堆疊之視覺效果

台北中山堂(台北公會堂)‧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公會堂

 

來到二樓參觀,千萬不要錯過中央樓梯二至三樓梯間的這一幅臺灣第一位雕塑家黃土水的「水牛群像」浮雕,「水牛群像」為其生平最後遺作,更突顯珍貴地位,我運氣不錯碰到導覽員,導覽員也特別這紹這一幅藝術作品

台北中山堂(台北公會堂)‧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公會堂

 

「水牛群像」浮雕為罕見的大尺寸創作,作品以熱帶植栽香蕉樹、臺灣水牛、戴斗笠裸身牧童,形成南國風情,開風氣之先為臺灣公共建築之藝術裝飾作品,黃氏逝世後,其夫人黃氏廖秋桂女士將之移贈中山堂,嵌置於中山堂光復廳前壁,永久留存,供民眾欣賞,是中山堂的鎮堂之寶

台北中山堂(台北公會堂)‧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公會堂

 

光復廳(大宴會廳)內部因今天是台灣電影活動的租借場地,所以沒有開放參觀,我第一次進去時就被請出來了,但我仍然不放棄,想要再進去欣賞一下建築之美,所以厚著臉皮再進去一次

台北中山堂(台北公會堂)‧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公會堂

 

第二次進去,裡面的工作人員就沒有再趕我了,但我還是保持禮貌,僅在外圍欣賞一下建築,光復廳最重要的歷史意義,就是在1945年10月25日的「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典禮」場所,中日雙方在此簽訂協議,接受日方簽訂受降書,這是臺灣歷史命運的大轉折

台北中山堂(台北公會堂)‧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公會堂

 

光復廳係採二層樓挑高,四週尖弧形窗戶與二樓迴廊矮牆裝飾馬賽克均為回教風格。此為高級宴會場所,設座位可容納500人,不設座位可容納1000人,四周環繞十六根柱子,莊嚴氣派

台北中山堂(台北公會堂)‧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公會堂

 

至於中正廳,因為裡面正在放映電影,所以我沒機會進去參觀,最後我又來到戶外的廣場,看這一座遺址石碑,這裡曾是清朝最高行政機所在地,也是日治時期及台灣光復後的國家級場所,是台灣史上一定要被保留下來的歷史資產

台北中山堂(台北公會堂)‧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公會堂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客 的頭像
    米客

    米客相機日記

    米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