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府城‧百年風華

 

 

城郭是古時候防禦外敵、界定城市界線的建築,若是能夠保存在大都會區裡,則舊城門與現代化高樓建築並存的景象,會是一種視覺上的衝擊;台北府城門一直都在我的記憶之中,尤其是承恩門(北門),這一座差一點與高架陸橋撞到的老城門,最終還是被保留下來,再現百年風華

台北府城‧百年風華

 

承恩門的周遭已經整建成為北門廣場,陸橋也被拆除,一眼看去相當的清爽,北門廣場在早晨有許多人來此休憩,這是一處很不一樣的景點

台北府城‧百年風華

 

台北府城門的歷史要回朔到清光緒年間,在清光緒元年,沈葆楨建議清廷設台北府並獲得准奏,光緒5年台北知府陳星聚籌建臺北府城,但因台北盆地地質鬆軟,直到福建巡撫岑春,臺灣道台劉相繼勘定基址後,光緒8年(1882年)始召募粵籍工匠興築,並於光緒10年(1884年)完工

台北府城‧百年風華

 

整座台北府城的城周1500餘丈,呈南北較東西略長的長方形城池,並且建造了五座城門,分別為北門(承恩門)、東門(景福門)、西門(寶成門)、南門(麗正門)及小南門(重熙門),其中以北門保存最完整、且最方便參觀,所以我的台北府城門之旅,就先從北門開始

台北府城‧百年風華

 

台北府城門是清朝建造的,改朝換代後的日本人在強制執行「市區改正」計畫下,到1904年已拆除台北府城大半城牆,在1905年拆除西門,原本日本人還要繼續拆除剩下的四座城門,後有賴文史工作者的請命及民政長官後藤新平的支持下,才得以避免被拆除的命運

台北府城‧百年風華

 

剩下的四座城門雖然免於被拆除的命運,但也不代表有被好好的維護,在年久失修日漸殘破下,尤其1978年啟用的北門高架橋(忠孝橋引道)緊貼北門旁通過,這是都市發展重要性優於古蹟保存的無奈,還好最後高架橋在2015年被拆除,北門也被打造成廣場式的開放空間,對我而言,這是令我相當欣慰的消息

台北府城‧百年風華

 

欣賞北門,可以從許多不同的角度,北門與周遭的建築,相差百年,自然會有相當的視覺衝擊,可以從網路上看到許多從不同的角度拍下的北門之美,搭配夜晚的城市及車軌燈光,拍出類似巴黎凱旋門的美麗景致

台北府城‧百年風華

 

既然我在北門這裡,那就來好好欣賞北門吧(四座城門中也只有北門能夠好好欣賞),北門又稱承恩門,面向北方有「承接天恩」之意,是台北府城門中僅存的閩南式建築原貌城門

台北府城‧百年風華

 

北門位於現代老台北城區「西區」的樞紐地標,在清代而言,更是「城內」通往「大稻埕」的核心門戶,可以說是台北府城的正門,而周邊連接日治「鐵道部」、「台北郵局」、「大阪商社」、「三井倉庫」以及清代「撫臺街洋樓」、「機器局」等歷史古蹟,喜歡台北古建築的人,可千萬不要錯過這裡

台北府城‧百年風華

 

從城外向城內的方向拍一張,當時清朝官員進入台北府城,經常是搭船沿著淡水河上溯,到離北門外不遠處的岸邊上岸,然後從北門進城,往城內方向則直結北門街(今博愛路) 

台北府城‧百年風華

 

除了城門與城牆以外,在北門城外原本還有甕城與接官亭的設置,甕城是基於防禦上的設計,將城門半面包圍,門道與主門偏斜,避免敵人直搗城門,而甕城現在已經看不到了,我只能從解說牌的示意圖去遙想當年的情景

台北府城‧百年風華

 

甕城門額的「巖疆鎖鑰」橫額,經過了一些輾轉流離後,在1998年移回北門的空地上,這也是相當珍貴的古物,我找了一下,發現「巖疆鎖鑰」橫額崁在解說牌上,但我有一點懷疑這是仿品,於是上網查詢了一下,果然真正的橫額放在剝皮寮歷史街區,所以沒看到真品,實在有點遺憾

台北府城‧百年風華

 

北門廣場是在2017年正式完工,除了拆除陸橋以外,更將周圍錯綜複雜的馬路調整為簡單的十字路口,周邊許多塊零星的綠地也統合為一大塊的廣場,除了乾淨清爽以外,視野也更開闊,而廣場上有許多的解說牌及建築模型,來到這裡也等於來上一堂古代建築的課程

台北府城‧百年風華

 

北門的門額題「承恩門」,取「承接天恩」之意而得名,加上落款「光緒壬午年」與「良月吉日建」,邊框雕蓮花卷草及花瓶,有平案祥和之象徵,而清朝派駐臺灣的地方官員皆由承恩門入台北城,與一般平民由南門(麗正門)入城之俗有所不同

台北府城‧百年風華

 

北門的屋頂採用歇山單簷,燕尾起翹,曲線流暢,是典型的華南式造型,在嚴肅的城門上增添一點柔和的色彩及藝術的成分 

台北府城‧百年風華

 

城門台座的石材採用的是大直北勢湖一帶山區的安山岩,經交錯堆砌而成

台北府城‧百年風華

 

城樓外壁則以紅磚砌成,將城樓內部空間完全包圍,並且和屋頂、台座連為一體,以加強結構,對內、對外兩側各有三個口,中央為圓形;兩側為矩型,窗口主要為偵察、防禦之用,所以開的並不大

台北府城‧百年風華

 

進入門洞內瞧瞧,門洞是出入城門的唯一通道,中間裝有兩扇木門,但因年代久遠而腐朽。木門外表則蒙上鐵皮,並以卯釘固定,可以抵擋敵人以木柱撞擊 

台北府城‧百年風華

 

城樓內部空間還有一道內壁,與外壁形成一個「回」字形構造,雙重護衛城樓中央的活動空間,可惜我找不到樓梯上去城樓內部,無法目睹這樣穩固的內部構造

台北府城‧百年風華

 

門洞上方有一條千斤閘道石造的溝槽,在緊急時可以安裝千斤閘來頂住木門,以便抵擋敵人的衝擊

台北府城‧百年風華

 

從北門到遠方的台北101,頗有新舊交替的意象,台北府城的百年風華,也是台北的珍貴歷史

台北府城‧百年風華

 

我接著要去參觀其他的城門,台北府城中的西門(寶成門)已經拆除,而其他城門與北門又有點距離,所以搭乘捷運是最好的方法,接著我移動到南門(麗正門)及小南門(重熙門)

台北府城‧百年風華

 

小南門(重熙門)位於台北城南城牆偏西處,據說為當時板橋的富戶「林本源」家族所捐建,林家本籍福建漳州,當時艋舺是泉州人的天下,於是林家自行捐建小南門,方便板橋方面的居民出入台北城而建,如此就不用經過西門或是南門了

台北府城‧百年風華

 

小南門雖然被保存下來,卻因年久失修日漸殘破,光復後,政府整修舊城門,小南門遂被重修成宮殿樣式,與原來的樣貌有相當大的差異,僅剩下石構臺座及圓拱門為原有建材造型

台北府城‧百年風華

 

現在小南門位於圓環處,被四周的馬路所包圍,要進入參觀就必須要跨越馬路,有一點危險,所以我從旁邊的人行道上拍拍即可,而與北門相比較,小南門是沒有遊客逗留的

台北府城‧百年風華

 

南門(麗正門)的情況與小南門一樣,除了石座及門洞保持原樣外,上方的城樓也是大失原貌,而且南門位於更大的圓環處,沒事真的不要跑進去,否則被車撞到,得不償失

台北府城‧百年風華

台北府城‧百年風華

台北府城‧百年風華

 

至於東門(景福門)也是相同的命運,而且也是位於超級大馬路上,城門還圍起鐵網保護著,基本上就是請大家遠觀就好了,但是由於東門鄰近總統府與中正紀念堂,所以有許多大型活動進行交通管制時,就有機會接近東門了

台北府城‧百年風華

 

我曾經在台北市政府舉辦的夢想嘉年華遊行活動時,有機會站在東門的旁邊拍下近照

台北府城‧百年風華

 

我也曾經在國際自由車環台賽事,搭配東門與自行車選手,拍下美麗的畫面,這樣反而更增添古城門的美麗風華

台北府城‧百年風華

台北府城‧百年風華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客 的頭像
    米客

    米客相機日記

    米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