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岬改頭換面了ㄡ,其實已經改頭換面很久了,我11年前來此地一遊時,有圍牆圍著,進去時好像還要收費,而現在已規劃成為24小時免費開放的休憩空間,這一塊石碑依舊在此,但時空環境已有所變化
其實豆腐岬周遭變化最大的地方是增設收費停車場,但是週六上午還有許多的停車位,我想是因為仍有不少人將車停在附近的路邊,畢竟能省則省吧,而在停車場區就可以看見U型海灣的全貌,雖然防波石增加不少人工味,但是藍天白雲下的海灣,還是挺美麗的
原本的圍牆已拆除,規劃成為入口廣場區,至於為何有這麼多的獨木舟呢?我想就用這一條數學公式說明吧,就是安全的海灣+炎炎夏日+免費入園+人潮=玩水設施齊聚一堂
往海灣裡一望去,有不少人在玩水ㄡ,獨木舟、浮潛等等,家裡有浮潛設備,所以我下次可以帶家人來這裡玩水了
豆腐岬其實就是一處免費的海水浴場,縣政府將整個玩水區域分為左右兩區,左側為游泳區,可以游泳、浮潛,右側則為非動力器具使用區,可以回獨木舟、SUP等,而整個區域被外圍的堤岸包圍,所以海灣內部相當平靜,增加了許多安全性
前方那一棟白色建築是旅店,也是近年興建的,如果住在此處,早上起來可以拍拍面向東方的豆腐岬日出美景,然後吃過早飯,再下海玩一下,這樣也構成愉快的半日遊活動
海灣前方的長庭景觀休憩區仍然沒變,但我總覺得應該要蓋頂的天花板才對,因為豆腐岬不缺陽光,而是缺遮蔭處
今天穿涼鞋來,腳可以稍微下海一下,這個角度的確讓人有想要跳下去的衝動
接著我往南邊的礁岩區移動,欣賞一下地質景觀,其實有不少遊客會到礁岩區走走
我對「豆腐岬」這三個字很感興趣,其實「岬」的定義是突出於陸地的小半島,如「野柳岬」、「龍洞灣岬」,而大一點的半島就叫做「角」,如「富貴角」、「鼻頭角」,那麼請問豆腐岬的「岬」在哪裡?
網路上的介紹,說豆腐岬是由陸連島與連島沙洲連貫而成,而豆腐二字的由來,有說是周遭礁岩狀似豆腐、也有說是岩石地質像豆腐一樣脆弱、也有說是日治時期在岬灣建造像豆腐的四方形鋼筋水泥墩,而與現場的礁岩比對後,我暫時看不出個所以然,只好拍下這些礁岩,以後回憶用
豆腐岬倒也是一處不錯的海釣點
看到類似碉堡的建築遺跡,雖然已經荒廢,但是卻提供了遊客遮蔭之用,所以有人潮的走動,雜草就不易叢生,遺跡周遭倒還算乾淨
遠方有一座小島,稱為「米島」,是領海基點,台灣本島有22處領海基點,連接起來後就構成了領海基線,基線內就是內海,是中華民國管轄之處
豆腐岬隸屬「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的範圍,理論上應該有資源對豆腐岬的地質及由來作詳細的說明,我現在暫時把眼前這一些礁岩當作豆腐岬名稱的由來吧
今天沒有要下海,所以準備往下一個行程邁進,但豆腐岬確實是玩水的好地方,而現在6月初,接著準備迎接夏日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