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慈聖宮,或許比較吸引人的不是寺廟本身,而是廟前一整排美食小吃攤,從網路上查到的也都是介紹那一攤的美食比較好吃;雖然與霞海城隍廟並列大稻埕三大廟宇,但是人氣上似乎有點落差
來拜訪大稻埕慈聖宮,最不需要擔心的就是吃的問題,看見廟前這一排的美食,早上8點鐘後就陸續開張,我雖然來這裡才兩次,但每次都帶著這些美食回去孝敬家人
寬廣的廟埕,再過不久就會擺滿攤販的桌椅,在廟埕吃美食,別有一番風味,我相當喜歡這樣的氛圍
來拜訪慈聖宮吧,慈聖宮算是大稻埕地區重要的大廟,主祀天上聖母(媽祖);相傳在咸豐五年(1855年),大稻埕開基人物林右藻發起籌建媽祖廟,地點在今迪化街、民生西路口,但正式動工則在同治3年(1864年),當時只是一座小廟
在同治5年(1866年),林右藻等又將廟改建於長樂街(今民樂街、民生西路口),同治8年完工,俗稱大稻埕媽祖廟,廟前正是郊商貿易對渡的碼頭(現為大稻埕碼頭),成為早期郊商的聚集地
大稻埕地區的市街發展,其中最早的兩條街(中街、南街),就是與大稻埕最古的兩座古廟(霞海城隍廟、慈聖宮)有密切的關係,這也說明了慈聖宮在大稻埕的重要地位
清宣統2年(1910年),因日據實施市區改正而拓寬道路,導致慈聖宮遭受損毀,後由艋舺名流倡議重建,所以將寺廟遷建於現址,並在民國5年完工
雖然慈聖宮是在民國5年重建完成,但是使用原來的樑柱與石材當作重建廟寺的建材,並由知名匠師陳應彬操刀重建,所以可以看到樑柱上刻有清朝同治年間的年份,而在民國5年重建完成後,原貌一直留存至今
正門上的對聯寫著:「第一門開觀音山拱秀,數千艇聚奎府水流輝」,說明了慈聖宮位址今昔之變遷,當時的廟前正對著貿易對渡碼頭及南向北流的淡水河岸,而八里的觀音山就橫亙在慈聖宮右前方
許多樑柱上刻的日期都是同治年間,所以民國5年重建的慈聖宮,歷史是要回溯到同治年間的
根據傳說,慈聖宮的媽祖神像本尊,是清嘉慶年間(約1800年),由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的商人,為祈求行船平安,自湄洲嶼分靈攜渡來台,最初祭祀在艋舺,在頂下郊拚後,才移到大稻埕至今
慈聖宮除了主祀媽祖以外,廟中還祭祀有觀音菩薩、關聖帝君、文昌帝君、註生娘娘、土地公、虎爺等神祇,也符合一般大眾的信仰需求
三寶殿中的哼哈將軍神像,氣勢威武的造型,我相當喜歡
藍天白雲要搭配高藝術價值的屋頂,才是絕配
大稻埕的媽祖廟巡禮完畢,一張「巷內藏大廟」就是慈聖宮的最佳寫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