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曾經來羅東林場一遊,當時推著推車,帶著小孩漫步園區,今天我再度來拜訪,園區內的景物大部分都沒變,只是我的記憶已經遺忘了許多;來到羅東林場,當然要先嚐一碗林場肉羹,爽吃後,就沿著日式宿舍間的小巷子,進入林場園區
羅東林場原為羅東出張所,為太平山林場之製材作業、貯木場、營林辦公廳與職員宿舍,園區內完整保存林業設施、聚落、貯木作業設施、載運機具等,藉由太平山林場的發展,奠定日後羅東木材都市與宜蘭工商中心之基礎,在民國93年林務局規劃為「羅東林業文化園區」,民國98年正式開放一般大眾參觀
因為林業相關遺跡保存良好,所以進入園區參觀,眼睛所見的都是羅東林業的歷史,是一部生動的歷史活教材,在園區裡漫步瀏覽,除可以增加林業相關的知識外,又可以達到旅遊的目的,實為一舉兩得
砍過樹木嗎?小心樹木倒下時壓到自己,所以在砍伐木頭前,要依據樹木的傾斜角度和地形關係來決定樹木往哪裡倒下,並在預定傾倒的方位砍出約樹木直徑1/3的楔形切口,稱為「倒向口」
樹木砍下來後,就需要集材及運送,原始的集材是利用山坡天然地形,以枝條併構鋪設的原木溜滑梯,用來集中採伐的木材,再經由運材管道將原木運送出去
木馬道是最原始的人力運材方式,原理是讓樹木盡量少接觸地面,減少摩擦力,故枕木以間隔20公分鋪設,沿著木馬道托運沉重的木材,在前面的人拉,在後面的人推,辛苦又危險
除了人力運材外,當然也有動力運材,木材從山上運到山腳下,便交由森林鐵路繼續往前走,羅東森林鐵路鋪設時若是遇到溪谷時,就會用檜木建造高架木棧道,串連起完整的運材路線
來到林業文化園區,一定會看到的是蒸氣火車頭的展示,這三台1941~1958的12噸C.Tank蒸氣機車,只做靜態展示就很可惜了,若是能在鐵軌上跑的話,就會是爆滿的鐵道迷爭相一睹風采的盛況
對我來說,整個園區的重點參觀區,第一區是竹林車站周遭,因為我正在進行全台木造車站巡禮,快要收集完畢了
竹林車站啟用於1924年,是羅東森林鐵道的第一站(也是終站),從土場承接來自太平山森林鐵路的林木,而蒸汽集材機也經由竹林車站運抵太平山,車站同時也兼辦客運業務,而在1979年結束營運
竹林車站也是經典的日式風情小站,現在的站體是2006年在原址重建的,保留原尺寸、原檜木材料及原形貌,原本想對竹林車站有更多的了解,只可惜能夠查到的資訊不多
車站內部已規劃為遊客中心,的確有人員進駐,提供旅遊資訊
來幾張車站巡禮吧
2006年時除了車站站體的重建以外,車站後方也建造了鐵軌、月台、展示車廂、休息桌椅、咖啡館,這一區就是整個園區最熱鬧的地方
檜木車廂目前作為定點展示,依原尺寸重建站體,內部設有優美氣氛的咖啡座,很多人都會進去體驗一下,我好不容易才等到沒人的時候
園區另一個參觀重點,當然就是貯木池、卸木平台、鐵軌、火車頭遺跡等這一區了,這是正港的太平山林業遺址
當火車載滿木材,運送到此後,藉由工人操作吊材機,再經由卸木平台,將木材放入池中保存
將這些高品質檜木浸泡在水中是有學問的,這樣做可以防止木材遇熱變形、龜裂及損壞,保有木材的完整美觀,並使原木的樹脂釋出,以延長木材使用年限
池中一根根直立的貯木樁是有功用的,主要是太平山運送下來的原木因長短粗細不一,用貯木樁加以區隔分類,以利管理
再來一張火車頭,說林業是當時羅東的火車頭工業,一點也不為過
貯木周遭建置環池步道,適合動一動身體,漫步一下
有水就有鳥,雖然都是普普的鳥,但是相機在手上,還是拍一下吧
其實林場位在羅東市區內,因為園區內有蒼鬱的綠林及水池,反而成為了是羅東氣候調節的重要據點,扮演著都市之肺的角色,提供豐富的氧氣
果然是氣候調節的重要據點,8月酷夏走在步道中,並沒有感覺到很熱
北側這一排舊工人宿舍,已整修成為藝文區,提供文創業者進駐,舊宿舍改建成創意店家,在全台各地幾乎已成為資產活化的標準流程,而成效似乎也還不錯ㄡ,只是我覺得很奇怪,今天是週末假日,店家卻沒開,所以在這一區的遊客很少
林場裡竟然有機槍堡,機槍堡建於1923年,目的是為了要守衛森林鐵道及珍貴原木,槍孔內小外大,利於架設長槍,避免視覺死角,同時保護機槍堡內部人員
太平山林業有許多的遺跡,但因為荒廢太久了,要重建似乎不太可能,但最近有聽到縣政府有提出復駛的計畫,沒關係,慢慢來,有開始總是好的
從園區外排列整齊的日式宿舍區,就可以一窺當時太平山林業的盛況,當時林場的眷屬及員工就有3千人,附近的製材廠有150家,3萬人口的羅東鎮,有1/3依賴著林業生活
眼前的羅東林區管理處所在位置,就是以前的羅東出張所,我記錄一張後結束行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