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崠山位在新竹縣尖石鄉很裡面的地方,我從家裡開車過去,花了快兩小時,不過為了登頂這一座特別的小百岳,花一些時間是值得的
我在這個週六補班日,早上8點鐘來到李崠山的登山口「李棟山莊」,山莊備有中型停車場,而且停車免費。接著就來欣賞這一棟相當特殊的建築,用鐵皮、老窗、木條木片打造的「台版霍爾移動城堡」,而莊主也很熱情歡迎我的到來
李棟山莊原本經營的是民宿,現在則改成簡易休息站,來到這裡的旅人,大多數應該都是來登山的,來看一下山莊入口處有趣的對聯「山門不鎖待雲封,莊院無燈等月照」,是來形容這裡多霧的幻境與山莊簡陋的設備
李棟山莊因為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受到青睞,所以成為國產恐怖片「咒」的拍攝地點,難怪我覺得這裡的擺設有一點熟悉
山莊後面有明顯的指標,通往山頂「李崠山古堡」
「登山請敲平安鐘」,山莊內的貼心小保佑,我趁現在附近沒有人時,給它好好敲三下,保佑我快樂上山平安下山
通往山頂的路線有分為舊路線與新路線,兩條路線共計交會7次,舊路線較陡(距離較短),新路線則較平緩(距離較長),而我今天的路線計畫則是上山走舊路線(紅色),下山的前段走新路線(綠色),下山的後段再回到舊路線
秋天是虎頭蜂相當活耀的季節,幾天前在瑞芳發生的虎頭蜂攻擊登山客事件,造成多人傷亡,讓我心有餘悸,所以今天來登山,我盡可能做好準備,舉凡淺色衣帽、全身包覆、噴上含PEET避敵成分的防護液、帶著抗組織胺藥物等等,另外一個人獨自行走,沒有喧嘩吵鬧,或許變成虎頭蜂目標的機會也少一點,總之希望今日一切平安
李崠山步道與我上週剛走過的關西石牛山步道比起來,相對好走多了,但我還是一樣慢慢走,不用跟人比賽,好好享受這一段旅程
路上有幾株大樹,狀似參天古木的神木等級,值得拍照留念
據說李崠山步道也是一條賞楓步道,秋季來臨時,步道旁的紅榨槭便會由綠轉黃、轉紅,而我這次來早了,步道還是一整片綠油油,應該再過一個月就有機會看到楓紅
步道走了一半後,新舊路線開始交會,我選擇上山走較短的舊路線,但是比較累
哇,舊路線的後半段比較辛苦,有登山的感覺
新舊路線就這樣交會了七次後,終於登頂了
山頂就是「李崠山古堡」的遺跡,是一座具有相當歷史意義的遺跡,目前已被列入古蹟保存
紀錄一下。李崠山(又名李棟山),小百岳No.28,海拔高度1914m,一等三角點
一等三角點旁的這一座基石為頭前溪水源保護基石
雖然李崠山貴為一等三角點,但是只有往天空看的展望,沒有往下看的展望
李崠山古堡在日治時期稱為李崠隘勇監督所,於2003年指定為古蹟,並正式以原住民話「TAPUNG古堡」稱之,古堡位於新竹縣與桃園市交界地帶,視野遼闊,可瞰制三光、秀巒、玉峰等原住民部落,古堡附近地區為日治時期泰雅族與日本軍警浴血戰鬥的古戰場,也曾經寫下可歌可泣的台灣歷史
古堡呈四邊形,長約28公尺,寬約22公尺,壁體下層為鐵絲混凝土夾土壁,厚度達60公分,壁體上層則為砌磚
由於古堡是當時的軍事設施,故牆壁內側設計有扶壁柱以加強其結構,牆面上則留有31個銃眼(槍孔)
門上有巴洛克式雕飾,這種施工方式在當時的台灣,顯得相當新穎
如今古堡僅有圍牆殘存,其餘都已損壞或遺失,只能遙想當年戰爭的悲壯
氣象局在古堡附近設立了氣象站,不過看裡來似乎有點淒涼
剛剛上山走舊路線,現在下山則走新路線,故取左行
與舊路線相比,新路線是以長度取代坡度,較長的路徑長度,以換取較緩的路面坡度,但是路面上有許多不大不小的石頭,踩在上面並不舒服,所以腳還是要踏實一點,以免扭傷腳踝
新路線我體驗了一半的長度,滿足了,現在接回舊路線回到李棟山莊
回到了李棟山莊,結束這一段古堡探訪的旅程,此時天空開始起霧,看來雲層要下降了,果然如門口對聯寫著「山門不鎖待雲封」,我接著整理行囊,回家還要兩個小時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