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放送局的起源來自於昭和3年(1928年)昭和天皇的登基大典,在臺灣的日本人希望能聽到實況轉播,因此遞信部決定將轉播實驗做為施政重點,故臺中放送局就在昭和10年(1935)正式啟用,是臺灣總督府繼北部臺北放送局、臺南放送局後,特別設立的第三所重要廣播建築
台中放送局以「報導、教化、娛樂」的三大方針下,進行廣播節目的放送,而工作重點在於增加聽眾、輔導傳播業者、製作與發行傳播節目,同時也設立收音機相談所,教授收音機收訊機的維護技術
本以為放送局在二次大戰後,會被國民政府移作他用,結果卻是由中廣臺中臺繼續營運,到1998年之前,臺中放送局一直是中部地區重要的廣播臺
從2015年起,台中放送局由在地團隊「@STUDIO文創中心」接手營運,進行資產活化,期待用創意讓古蹟文化再度崛起,展現臺中特有的文化內涵
我先來參觀一下外觀建築特色吧,放送局在建築藝術風格上,是以「仿羅馬風格」與「簡化哥德風格」的裝飾元素點綴立面,為臺灣建築邁向現代主義之過渡作品,而眼前的建築則是經過修復工作而重現的風貌
外觀建築最大的特色就是擁有最多扇窗戶,共有94扇窗,而且因應不同機能性,設計出不一樣窗型的窗戶
二樓的陽臺外側,有著7個白色的紋飾,除了中間三個明確地寫著「BCC」之外, 其餘4個紋飾則結合了臺中市市徽與中國廣播電臺的商標
關於台中市徽的介紹:現行使用的市徽圖案是以「中」字對稱,圓形表示團結一致,是相當簡要的設計。這個市徽是日治時期大正10年(1921年)為配合臺中市役所辦公廳的落成使用,由當時的市役所(市政府)公開徵求設計,並在2,099件參選圖稿中,經歷二次評選而產生,設計者是中村與松(時任職於臺北鐵道工務課)
屋瓦可以欣賞一下,共有耐風瓦、安全瓦與雙溝瓦三種型式,但屋頂曾因921地震而部分損毀,所以在修復工程時,大部分的屋瓦還是鋪回原來的樣子
來看看這特殊的「切角頂」型式屋頂,外觀形狀像一頂日本幕府將軍頭盔,很明顯是受到日本軍國主義的影響
放送局前方鋪設的地磚,非一般鮮豔的紅色,而是偏焦黑色,這種地磚的正確名稱叫做「火頭磚」,因燒製過程的溫度高於紅磚所需的攝氏960度,所以形成顏色較黑、硬度較高的磚頭
除了建築本體外,庭院周遭也有一些歷史遺跡可以探訪,像眼前這一座石燈籠是有歷史的,據說這座石燈籠最早被發現的地點是在臺中公園,後來因故搬遷到現在的位置,據推測應該是屬於當時臺中神社的,目前保存相當完整,但是刻有「大正7年6月18日創建」及「昭和5年12月28日」……等字樣,所以身世仍然是個謎
大門左邊的衛哨亭,是日治期間憲兵單位所遺留的警戒亭哨。面積只有小小的1.96平方公尺,在廣播宣導政令的時代裡,衛哨站背負著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的責任,偶爾還需要架上機槍嚴陣以待
衛哨亭的基座裡設有機槍口,下方還有機槍堡,後方則有一個地道入口,可直接通往衛哨亭下方的機槍堡,目前這個地道已經封閉無法使用
庭院裡原有日池及月池兩個水池,目前乾枯無水
月池的後方仍留有日治時期的防空洞,推測應該是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政府所留下的防空避難措施,目前不開放參觀
庭園裡有放置許多大石頭,來源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用來鎮煞避邪的,第二種說法則是純粹裝飾花園的
進入室內參觀一下,臺中放送局在平面設計上,將機能相似的空間分區集中且利用中央廊道串聯,滿足現代建築機能性導向的佈局方式,其中玄關的咖啡色磁磚,是從日治時期就保留至今的,其中有幾片磁磚因為年代久遠而破損,也被列為修復的項目之一
室內陳列著最能代表日本人建築歷史的「棟札」,這是在東亞建築上是為重要的建築習俗,上面會有工程名稱與上樑時間、業主、設計者等與建築相關的資訊,目前全台灣在日治時期建造的房子,也都看得見因應不同區域而紀錄的棟札,這對於建物與當地歷史及文化是相當重要的史料
屋頂的木桁架系統,主構件選用了檜木、楹木則採用福杉,屋架採用洋式屋架的中柱式屋架與偶柱式屋架兩種型式,並輔以三角形框架,而變化出二坡水與四坡水屋頂的模樣
室內有個特殊的主題展,是由兒福聯盟與台中市收出養資源中心規劃的「第十屆收養月暨收出養互動展」,活動主題為「人聲,選擇權」
展覽中沒有珍貴的文物,只有簡單的看板,戴上耳機,聽聽收養人及出養人的心聲,這才是最貼心的展覽
絕大多數的民眾,並不知道收出養的社會型態,也只能藉由這樣的展覽,稍微體驗一下
外觀、室內參觀完畢,又是一次內外兼修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