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停留在金山青年活動中心的中華仙鶲,我在台灣相關鳥類圖鑑裡查不到這隻鳥,Google查到的資料也很少,看起來應該是台灣首次紀錄了,對於這種稀鳥中的稀鳥,我想就算是請假去拍,也在所不惜,只是這幾週北部陰雨綿綿的天氣,雨下到快要發霉了,這種天氣的光線條件很差,是我相機的致命傷,沒關係,還是去拍拍看吧
我是中午才到現場的,只見鳥友們圍成半圓形的戰鬥隊形,我也只能站在最後一排插空隙拍,現在萬事具備,只欠仙鶲
大家都是要來拍中華仙鶲的,結果不速之客白腹鶇一直來搗亂,害大家少了許多次的機會,還好仙鶲還是有單獨出現幾次,我就在這麼差的光線條件下,硬是把中華仙鶲收錄到我的相機記憶卡裡
拍出來的畫質雖然不滿意,但我的相機已經盡力了,看起來是需要再補考的,只是要等到北部天氣放晴時,中華仙鶲不知道會飛到哪裏去
中華仙鶲小檔案
小型深藍色仙鶲,體長約14cm左右。成年雄鳥上體包括頭部、兩翅和尾上覆羽深藍色,飛行有時沾棕黑色,眉紋、小覆羽和腰部至尾基輝海藍色。頦、喉部兩側和頸側深藍色,喉部中央與上胸橘黃色,下胸和腹部白色或乳白色。雌鳥上體包括頭部、兩翅和尾上覆羽暗橄欖褐色,眼先和眼圈皮黃色,尾紅褐色,兩翼黑褐色。頦、喉乳黃色,胸淺棕色,下腹和尾下覆羽白色或乳白色。嘴黑色或黑褐色,虹膜黑色,跗蹠淺褐色或肉色。相似種山藍仙鶲雌鳥頦至胸棕紅色,比中華仙鶲雌鳥更顯紅,且有些個體眼先也為棕紅色而非皮黃,尾棕褐色且不發紅
分佈範圍:繁殖地主要在中國境內,夏季見於華中西部和中國西南,越冬於西南地區和華南,國外冬季見於泰國南部和馬來半島
曾被置於藍喉仙鶲下的西南亞種,鑒於其在形態、鳴聲和居留習性與藍喉仙鶲的其他諸亞種有顯著不同,現多數的觀點認為其為獨立種,中文名為中華仙鶲,該種為單型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