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來到溪邊拍拍溪鳥,是個不錯的活動,我這次鎖定的目標是「河烏」,眼前就是新店的平廣溪,據鳥友回報在平廣橋這裡有河烏出現,但河烏並非很容易就可以拍到,所以還是要耐心等待一下
在等待河烏的時候,溪裡還有其他鳥類來報到,所以相機也不要閒著,有鳥就先拍下來吧。首先最常見到的溪鳥非鉛色水鶇莫屬,我上次也是在平廣路這裡爽拍鉛色水鶇育雛秀,所以想要拍牠,就來溪邊走走吧
果然鳥兒一隻一隻的來報到,下一隻是白鶺鴒,相當普遍的留鳥,是我的首拍ㄡ
溪鳥打架耶,白鶺鴒與鉛色水鶇搶地盤,很難得出現的畫面,能夠拍到算運氣好
下一隻是灰鶺鴒,相當普遍的冬候鳥,也是我的首拍
這一隻也是我的首拍,叫做磯鷸,普遍的冬候鳥
我共計來這裡兩次,第一次沒有拍到河烏,而第二次則是在下雨的時候再度過來等待,終於讓我等到河烏了,而且這一次只有我一個人在等待,原來我也有鳥運好的時候,而我第二次來就拍到,應該是可以吹口哨回家了
河烏小檔案
地理分布:全世界僅分布在亞洲,在台灣為不普遍的留鳥。台灣的河烏並不做長程遷移,但冬季會有海拔上的垂直遷移。
形態特徵:體長約 22cm。雌雄鳥的羽色相同。喙深褐色,虹膜褐色,眼環白色,具有白色的眼瞼,全身羽毛為暗褐色,飛羽及尾羽則顏色較深,腳鉛灰色。亞成鳥的羽色與成鳥類似,但全身有白色斑點。
棲地與習性:棲息於台灣海拔2800m以下寬廣清澈的山澗溪流,甚少遠離水域,單獨或成對活動,具強烈的領域性。常在溪流中的岩石上停棲,警戒時常翹起尾部,頭部前傾。飛行時,大多貼近水面,低空飛行。
食性:主要以水棲昆蟲為食,其中以石蠶蛾及蜉蝣的幼蟲較多,也會進食水中的小型甲殼類、軟體動物及小魚。覓食方式主要為潛入水中覓食,除了游泳、潛水之外,也可以在水底行走。除此之外,停棲在岩石上時也會突擊飛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