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炎山生態教育館‧上一場地質及生態保育課程

 

 

剛剛來了一場火炎山大峽谷的步道之旅,現在時間已接近中午,既然久久來一次苗栗三義,我打算再待一下子,今天的主題是火炎山,所以我接著來到「火炎山生態教育館」,打算來被教育一下。教育館距離火炎山步道僅十來分鐘車程,小弟我現在要去上課了,上課內容就是眼前階梯的圖像-火炎山地質巡禮

火炎山生態教育館‧上一場地質及生態保育課程

 

教育館建築外觀鏽蝕斑斑的大鐵板,刻繪著火炎山的意象,火炎山地質脆弱易崩塌,山壁中含有豐富的鐵質,在陽光照耀下,呈現火紅的壯闊大峽谷景象,我在上午的火炎山步道旅程中已有深深的體驗

火炎山生態教育館‧上一場地質及生態保育課程

 

「火炎山生態教育館」的開放時間為週三~週日,0900~1700,假日不打烊

火炎山生態教育館‧上一場地質及生態保育課程

 

進入參觀,大廳的樓層是2樓,先暖身一下,看看有什麼好料的

火炎山生態教育館‧上一場地質及生態保育課程

 

服務櫃台後方的地圖很清楚,火炎山步道區緊鄰著自然保留區,所以步道的前半段,就是欣賞火炎山大峽谷地質的路段,山友們行走在步道區,也不會直接闖入自然保留區

火炎山生態教育館‧上一場地質及生態保育課程

 

經由明亮而乾淨的階梯,繼續往1樓及B1的展示廳移動

火炎山生態教育館‧上一場地質及生態保育課程

 

1樓是「環境教育特展區」,展出主題是「三貓陛下」,就是描述「石虎」及其遠房親戚,而眼前的石虎標本,是在2020年野外發現的石虎遺體

火炎山生態教育館‧上一場地質及生態保育課程

 

石虎在小學教科書中就有接觸到,我原以為是台灣特有種,原來石虎分布在東亞、南亞、東南亞等地,而且還可以細分出許多亞種

火炎山生態教育館‧上一場地質及生態保育課程

 

石虎在1930年至1940年間仍分佈於臺灣全島各地,到了今天,因為人類活動的影響,石虎分布範圍可能僅剩苗栗至嘉義間的淺山環境,而近幾年實際發現石虎的地區只有苗栗、台中、南投,而苗栗就是目前石虎的主要分佈地區

火炎山生態教育館‧上一場地質及生態保育課程

 

石虎在2008年已被列入第I級的「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野外的數量估計不到500隻,故如何保護石虎避免滅絕,實在是一大課題

火炎山生態教育館‧上一場地質及生態保育課程

 

除了石虎外,這裡還介紹了石虎的遠房親戚,就是在日本的「西表山貓」與「對馬山貓」,或許可以參考日本的保育經驗,讓石虎在台灣有更好的生存空間

火炎山生態教育館‧上一場地質及生態保育課程

 

B1是火炎山生態展示區,介紹火炎山的地質及動植物生態,我剛剛才走過火炎山步道,相信對這些介紹會很有感覺

火炎山生態教育館‧上一場地質及生態保育課程

 

火炎山地質的形成也是經過數百萬年的演進,先形成礫岩層,再經過板塊的推擠而形成山丘,結構鬆散的礫岩層在經過雨水沖刷下,不只形成土石流,山脊也被流水刻劃出鋸齒形,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惡地地形

火炎山生態教育館‧上一場地質及生態保育課程

 

在颱風豪雨時,滾滾泥漿及礫石組成的土石流會在山腳的140縣道淤積大量土石,阻礙三義鄉與苑裡鎮的交通,所以為避開土石流的侵襲,於民國93年興建火炎山隧道,民國95年正式通車,並於隧道上方架設影像監測系統,觀察礫石堆積與侵蝕的變化

火炎山生態教育館‧上一場地質及生態保育課程

 

火炎山地區的地質相當需保育及維護,所以除了監測系統外,對於氣候資訊也會進行收集研究,探討氣候對火炎山的影響。另外在脆弱地質的動植物,也要進行追蹤,讓自然生態因子繼續進行,以減少人為的干擾

火炎山生態教育館‧上一場地質及生態保育課程

 

火炎山南面為崩塌地及礫石流侵蝕地,所以生長的動植物也不太一樣,基本上都是耐乾旱的生物,這裡是台灣夜鶯的重要棲地,同時也保有目前台灣最完整的馬尾松原生林

火炎山生態教育館‧上一場地質及生態保育課程

 

火炎山北面的山則較為緩和,加上受到北風的濕冷空氣吹拂,使得北面有較多的植物生長,也間接引來許多動物、鳥類、昆蟲,形成生機盎然的北面森林,就是我剛剛走的火炎山環狀步道區域

火炎山生態教育館‧上一場地質及生態保育課程

 

來看看北面森林有那些常見的動物,基本上鳥類我都很熟悉,只是對中間下面那幾隻鼠類並不熟悉,我剛剛還在火炎山步道口看見一隻

火炎山生態教育館‧上一場地質及生態保育課程

 

我剛剛看到的應該是溝鼠

火炎山生態教育館‧上一場地質及生態保育課程

 

我常常在秋冬季節開車從國道1號南下,經過火炎山時,北部濕冷的天氣就會轉成好天氣,這已經被我印證許多次了,這是因為東北季風沿著山脈迎風面上升,凝結形成降雨,當東北季風越過山脈到背風面時,變成下沉的空氣,向地面四週流出,所以不易形成降雨

火炎山生態教育館‧上一場地質及生態保育課程

 

每年三四月北返的猛禽「灰面鷲」,大部分在八卦山及火炎山一帶落腳,若是探究其原因,火炎山由於凸出有許多呈山谷狀的斷崖地形,容易在谷中形成上升氣流,可幫助猛禽盤旋而上飛行,所以可能是灰面鷲在春天北返的路程中,選擇此地作為夜棲地點的原因之一

火炎山生態教育館‧上一場地質及生態保育課程

 

上課完畢,小小的火炎山展示區,腹地不大,但資訊不少,我花了大約一堂課50分鐘的時間,學分拿到了

火炎山生態教育館‧上一場地質及生態保育課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客 的頭像
    米客

    米客相機日記

    米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