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大約3點多來到文武廟,除了要拜訪文武廟及文武年梯外,時間上剛好可以在文武廟觀景台上拍攝日月潭的黃昏夕色。而文武廟這裡的遊客眾多,是日月潭周遭的熱門景點,不少陸客都在此逗留。但是抵達文武廟時,卻看到牌樓施工中,真是有一點沮喪,還好牌樓之後的寺廟主體正常開放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文武廟正對面有一處觀景平台,可以欣賞日月潭湖光山色,畫面中半數以上都是陸客,其實台灣遊客應該都習慣了;我打算先走走觀景台旁的文武年梯步道,再拜訪文武廟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我想拍一張文武年梯的入口處,但是遊客實在太多,所以只好等一下,當然相機也不會閒著,我就順便拍拍這幾株矗立於山巒之中的枯樹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終於等到沒人了,拍下這一條特色的文武年梯,號稱366梯,等同於閏年366天,一眼望去的確是具有特色的步道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文武年梯的前身被稱為「通天梯」,在現在的日月潭環湖公路還沒興建以前,僅能靠著搭船到文武廟的下方,然後爬上通天梯才能抵達文武廟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環湖公路興建啟用後,這一條天梯就不再是造訪文武廟的唯一路徑了,當然相對地就慢慢乏人問津了,所以日月潭管理處為了保存這一條具有意義的古道,就將此處整修為特色步道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文武年梯步道的特色的確與一般步道不同,特色一:步道約長150公尺,共計闢建有366階,象徵閏年366天 ,每一階梯都刻有日期,並在每個月一號處,設置有供人停歇的平台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特色二:每一階梯除了刻上日期外,還刻上該日期的世界名人,以及24節氣的年俗資料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特色三:步道兩側的欄杆可以繫上「祈福風鈴」來祈福,可從文武廟購買祈福風鈴並經廟方加持後。掛在自己生日日期兩側的欄杆上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有了這幾項特色後,使得文武年梯走起來不會那麼的枯燥乏味,尤其是上坡的時候,看看階梯的日期,就可以知道自己走到哪裡了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去程是下坡,所以走起來當然不辛苦,沒多久就走到下方的終點站了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終點站為一處觀景平台,也是休息的地方,但是遊客不多,應該是大家休息一下後又趕緊上路回程吧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拍一下觀景台的視野,可以看到對面的青龍山脈,但除此之外,其他的景色就普普通通了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接著要回去了,照一張無窮無盡的步道,我要慢慢的爬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文武年梯走完後,我來到文武廟,我跳過正在整修的牌樓,直接進去前埕,這裡就可以感覺文武廟的宏偉了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文武廟是日月潭周遭的知名景點,所以要研究一下它的歷史;日月潭在昭和9年(1934年)建壩儲水後,將當時水社的龍鳳宮及益化堂淹沒了,後來在昭和13年(1938年)將兩廟合而為一,遷到文武廟的現址,此為文武廟的由來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現在看到的文武廟建築並不是昭和13年(1938年)當時所興建的廟宇,因為日月潭風景之美,中外聞名,所以吸引眾多遊客前來旅遊,而原來的廟宇因為腹地狹隘,所以管理委員會興起重建的念頭,當時的先總統蔣公還前後七次親臨基地關切重建工程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新建的廟宇在民國61年舉行鎮座大典,採北朝宮殿式建築,新廟宇的建築氣勢磅薄、華麗雄偉,堪稱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宮殿式廟宇,親自來此感受一下就知道了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文武廟的格局由著名的澎湖匠師謝自南所設計,廟的佈局採“一埕二庭三殿”,由前到後依序為山門、左右圍牆、廟埕、左右涼亭、金亭、拜殿、鐘鼓樓、中庭、左右迴廊、正殿(武聖殿)、左右護室、後庭、後殿(大成殿)、左右觀景樓、後山花園、忠義亭等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文武廟的腹地廣大,所以我從廟埕開始參觀,廟前廣場兩側的巨大朱紅色石獅,想必吸引眾多遊客,這一對石獅是新光集團的創辦人吳火獅所捐贈,因此當地居民也笑稱那對石獅為 「吳火獅」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另一邊的石獅附近在施工,拍下來不好看,所以我這個角度來個「一對石獅」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不小心在廟埕角落處看到新的沿革石碑,原來文武廟原有一座記載清未時期日月潭與文武廟的歷史的古石碑,於民國58年新廟重建時損毀,所以在此以原文重現,建造新石碑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文武廟所在的魚池鄉,位於九二一大地震的震央附近,所以文武廟有遭受池魚之殃,但最後仍在民國92年整建完畢,所以廟埕也放置一座紀念碑文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其實進入廟埕後就會被雄偉的前殿所吸引,前殿為樓閣式建築,屋頂採歇山重檐式,面寬五開間,主要作祭祀之用,故也稱為「拜殿」,前殿兩側為鐘鼓樓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近拍一下鐘鼓樓,鐘、鼓樓採重檐四角鑽尖頂,雖然不是大眾注意的焦點,但「結網」雕工精細,是南式建築的特有裝飾,和北式的「斗拱」大異其趣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前殿的五開間闢有五扇朱紅色的木雕大門,俗稱「五門」,門板上的門神為立體彩雕,這是我在其他廟宇所沒有看見的,除了堪稱經典之作外,也是文武廟的特色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拍一下拜殿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拜殿門堵上的雕刻相當精細,我知道每一處的作品也都是說明中國歷史忠孝節義的故事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拜殿之後當然就是正殿了,正殿位居全廟正中央,主祀武聖關公,故名為「武聖殿」,是文武廟群築裡最大的建築,高度可達21公尺,為正方型的殿堂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在登上基台之前,御路有一幅用觀音山石構造,精雕“雙龍戲珠”的斗大作品,很難不吸引我的注意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武聖殿前方突出的平台稱為「丹樨」,這裡放置了武聖關公的致命武器,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青龍偃月刀」,是由大陸山西關帝祖廟所致贈,據說青龍偃月刀的重量達175kg,若是這真的是關公的寶刀,那關公的確是孔武有力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武聖殿前設置步口廊,廊前立一對蟠龍石柱,而整個殿身用柱達三十根,相當壯觀;正殿闢有三門,採木造隔扇門窗,門楣上置式聖殿匾額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參觀一下室內,殿內的「藻井」是我的必拍項目,武聖殿內的藻井為華麗「圓型結網」,疊斗十四層,頂部為「龍形含珠」,以珍貴的檜木和牛樟雕成,是匠師以數百個準頭精密組成的高超絕技,也是文武廟中最大的「圓型結網」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圓型結網」周遭為「四方結網」,如此構成金碧輝煌的天花板。樑柱並以中國歷史的忠義故事為彩繪題材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許多人都在祭拜,我這個拿相機的就不要太誇張,退居後方拍幾張即可;武聖殿的主神龕供奉關聖帝君與岳武穆王,兩位中國歷史的忠義英雄並列祭祀,也是我第一次見到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二位武聖合祀的精神及意義大不凡,而旁邊陪祀的諸神為關平、周倉,及都城隍爺、福德正神等等,諸神的威儀及大殿的美侖美奐,使得武聖殿在當地的地位崇高,是民眾的信仰中心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屋頂也是我的必拍項目,武聖殿為歇山重檐式屋頂,第一檐檐下為北方「紫禁城式斗拱」,第二檐檐下為南方「眾神結網」,南北建築結構的組合,相當有特色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下一站為武聖廟的第三進,就是後殿,後殿主祀孔子,名為「大成殿」,所以依照儒教古制構築,大成殿在特色上,屋頂採用重檐廡殿式,是宮殿式建築的最高等級,象徵孔子的至聖高貴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回來整理相片時才發現,大成殿內有一座青銅雕鑄的孔子坐像,是全省唯一奉有聖像的孔廟,與我以前拜訪的僅有牌位的孔廟大不相同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大成殿「基台」下方為是孔子周遊列國的浮雕,大概要熟讀孔子的生平事蹟,才會比較清楚它的內容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接著進入我的重點項目,站上大成殿兩側的三樓觀景台,太陽由畫面上的遠方落下,搭配文武廟的前景及日月潭的中景,是拍攝日月潭夕陽的絕佳景點,只是今天愁雲慘霧的,我也只能預先構圖而已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鏡頭轉個角度,文武廟的後方建有後山花園,並搭配環廟步道,也有不少遊客前往遊憩,我則紀錄一下點到為止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大成殿後方還有一棟新式建築,算是第四進吧,目前工事中,建造得富麗堂皇,與前三進的建築形制完全不同,還好廟裡有個說明牌,這是廟方要建造的「台灣第一華表」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原來廟方為了要感謝十方大德於九二一捐助整建,故建造台灣最大華表及最大功德碑林,現在還在募款中,如捐贈兩千元以上之大德,會將其姓名刻於功德碑林上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不好意思我沒有捐錢,但我還是要拍拍這棟新建築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整個文武廟已拜訪完畢,看看夕陽可能沒啥看頭,又要趕快回去與家人會合,所以我結束今天的日月潭單人旅拍任務,準備打道回府

日月潭‧文武年梯、文武廟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客 的頭像
    米客

    米客相機日記

    米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