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的竹林山觀音寺,是當地香火鼎盛的信仰中心,這可以從四周的停車場及商店街,再進入寬廣的寺廟,及寺廟對面的公園等設施明顯看出,同時這裡也是一處知名的賞櫻地點,我在今年櫻花季的尾聲,特別過來走走,重拾許久沒拍的廟宇建築,順便看看櫻花花況
從大門進入,山門與這一對獅雕相當醒目,很難不引起人的注意,當然也引起我相機的注意
關於竹林山觀音寺的歷史背景,可以從官網內查詢的到,竹林山觀音寺奉祀十八手觀世音菩薩尊像,是在嘉慶辛酉年間(1801年)由福建省晉江縣的安海龍山寺分靈到台灣來的
在日據時代因日本政府的「皇民化運動」,竹林山觀音寺被壓抑了兩年多,後來才在日本政府同意興建日本風格寺廟下,由地方士紳找到現址做為建寺基地
竹林山觀音寺的現址是在民國27年開始興建,民國28年完工,當時僅略具寺廟規模,至於「竹林山」之名,則是取自於蘆竹鄉的「竹」字、林口鄉的「林」字、龜山鄉的「山」字,命寺名為「竹林山」寺
民國35年台灣光復的第二年後,改建為本國式寺廟,並在民國38年完工,同時改寺名為「竹林山觀音寺」
現在看到的寺廟建築則是民國89年動土改建,民國93年舉行上樑大典,並於民國101年落成的建築,是在經歷一甲子歲月後的重新整修,雖然不是年代久遠的百年古剎,但寺廟的建築仍然沿襲著南方傳統的風貌
來看看目前最新的建築風貌,採三落七門閩南風格建築,我得用廣角鏡才能全部入鏡的前殿
屋頂採四垂頂式,就是在四面屋坡的屋頂上,再加上一層屋頂的意思,真可以用金碧輝煌,巍峨壯麗來形容
今天運氣不錯,剛好遇到小型廟會活動,順便紀錄一下
接著進入中庭參觀一下,由人的比例可以看出中庭相當寬闊,可以容納千人同時參拜
木料採用臺灣檜木,其中主殿大樑跨距約15公尺,如此巨木得之不易。拜亭的橫樑也是由臺灣千年檜木裁切而成,整座廟宇共使用38根臺灣千年檜木,數量為臺灣廟宇之最。屋脊600處木雕也採用臺灣檜木興建,視覺莊嚴宏偉,已成為當地的地標景觀之一
正殿的檜木供桌為當今全臺最長(42尺,約12.73公尺),據說是由十幾名師傅費時1萬天精雕而成的作品
仔細看看寺內的建築藝術,舉凡木雕、石刻、彩繪等等,保留本省民間建築藝術的精華,作工相當精細
寺內主要奉祀十八手觀音,所謂十八手觀音,意思象徵般若(智慧)的十八空,破除種種邪見,提示一切眾生,學佛非依據智慧成就不可。雙手結印相拄成輪,意思為象徵福德,智慧圓滿
東西兩殿則供奉關聖帝君、天上聖母像和其祂神祇
不愧是香火鼎盛的信仰中心,一大清早就有不少信徒來拜拜
寺廟參觀完畢,接著來賞櫻了,竹林山觀音寺對面的竹林山寺公園,就是賞櫻好所在
可惜,今日花況為昭和櫻盛開之後的凋謝期,既然不是最佳賞花期,我就拍幾張意思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