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幾處展示古老蒸汽火車及柴油機車頭的地方,今天我來到了阿里山森林鐵路車庫園區,除了有火車可以拍之外,也可以了解到阿里山林業的輝煌歷史,實為一舉兩得
阿里山森林鐵路車庫園區位於嘉義市林森西路的北側,檜意森活村的斜對面,也是阿里山林業村內的一處遊憩點,有「車庫」兩個字,就代表這裡是阿里山小火車的大本營,所以園區裡就有相當完整的機關車庫、修理工廠、停車場、車廂清洗場等設備
車庫園區在日治時期的舊名為「北門修理工場」,大正元年(西元1912年)正式啟用,主要的任務就是建造及修理在阿里山林業及森林鐵路上運輸的各式機車、客車、貨車,到現在已超過百年歷史
自從阿里山通車以來,這裡就一直是維修的大本營,火車雖然從美國購入,但北門修理工廠當年編置了一兩百人,擔負著維修、改裝、製造的使命,所以也培養出高超的技術,像是零件壞了就自己手工打造,外鍋爐、蒸汽引擎也自己生產,所以現在放在這裡的火車,也都是當初北門修理工廠的傑作
饒富古早味的小火車修理工廠,除了是機關車頭、客貨車廂維修的基地之外,也負責集材機、製材機的組裝與維修,讓阿里山林場當時在運送木材的機器上能夠沒有後顧之憂
來到車庫園區就是要來看火車了,不然要幹嘛;車庫園區收藏著各式機車頭與廠房設備,相信鐵道迷來此是不會失望的
要欣賞火車,首先就是要看「黑頭仔」的蒸汽老火車頭,此外當然還有柴油機車頭及早期的檜木車廂、餐車等等,其實這裡就是一座森林鐵道博物館
來這裡還可以放心的走走鐵軌,由於園區腹地廣大,加上冬天出現溫暖的陽光,在大年初二的今天,是一個絕佳的出遊日
園區門口一進來的這一台23號蒸汽火車,最吸引我的注意,這些早期的阿里山蒸汽火車頭,都是美國「萊瑪」(Lima)公司製造,採直立式汽缸,以這樣的設計來因應阿里山陡峭的山勢
車庫園區裡展示的蒸汽火車頭都有編號,編號「1」字開頭的為18噸級火車頭,主跑嘉義至竹崎的「平地線」;「2」字開頭為牽引力較大的28噸級,是山區「林場線」的主力
來看看其他的古董車吧,眼前這節紅色的車廂是貴賓車廂,兩側各有12頂上拉外頂定位的玻璃窗,車廂體兩側中心設置可以放國旗,前後設置鍍鉻欄杆及上下車階梯,作為國家元首及高貴賓乘坐之用途
DL2柴油機車為三菱重工於1953年製造,是首批行駛於阿里山森林鐵路的柴油機車
這裡也擺放著中興號的機關車,我回家研究一下中興號的歷史,中興號在阿里山林鐵歷史佔有一席之地,在當時蒸汽火車頭為主流的年代,中興號是日本製的柴油特快車,車廂和機關車結合,在民國52年引入,曾創下嘉義到阿里山2小時55分的最快紀錄,中興號在民國79年停駛,而在最近似乎有復駛的消息了
DL37柴油機車是德國O&K公司於1976年製造的28噸級機車頭,於1989年停駛,主要用途為牽引客車及貨車,引擎安靜且強而有力
SL13蒸汽火車是美國「萊瑪」公司於1910年製造的18噸級火車頭,1977年停駛,主要用途為載運木材及居民
蒸汽火車也是是美國「萊瑪」公司製造,屬28噸級火車頭,是行走於山地線的主力機車,主要任務就是運送原木下山,但行駛的速度很慢,此種直列引擎及傘齒輪傳動之山線用蒸汽機車頭一共有12輛
來看看這一座圓形的轉車台,是用來調轉車輛方向的器具,在1978年設置,1989年停用,最大承重18噸,主要是提供中興號掉頭轉向使用,我上次看到類似的設備是在彰化扇型車庫,那裏的轉車台還在使用中,同時也是提供遊客欣賞的焦點設施
現在轉車台已經沒有在使用,反倒提供了許多遊客拍照的搭景,我是等了一陣才拍到沒有人的畫面
走著走著發現另一處出口(入口),可能這裡才是真正的大門吧,此處的牆面上有火車陶板模型,陶版的製作流程也不簡單,共計有練土、成形雕塑、分割編號、陰乾素燒、上釉彩繪、燒陶倒六個流程
從隔壁的檜意森活村將日式老建築資產活化的例子來看,這些古老的蒸汽火車頭在此展示實在可惜,應該也要來個資產活化,就像是CK124蒸汽老火車在全台灣各地的鐵路上奔馳,吸引許多鐵道迷及遊客,讓大家能夠重溫一下當年的回憶
阿里山林業村是一處懷舊又有料的好地方,我先後拜訪過北門驛、檜意森活村及阿里山森林鐵路車庫園區,都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