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頭蒼鷹除了是台灣常見的猛禽,在都市裡面更是有機會可以近距離接觸的到,而台北市這個的大都會區裡,像大安森林公園、中正紀念堂、台北植物園等等,都可以發現鳳頭的蹤跡,我今日循著FB攝友的訊息,來到國父紀念館尋找,總算找到了高掛在樹上的巢穴,裡面有兩隻幼鳥,當然拍到的機會並不大,所以等待是不二法門
拍攝點在仁愛路四段,國父紀念館外的人行道上,我花了一些時間慢慢尋找,終於找到巢穴了,並且逮到機會拍到兩隻幼鳥在等著哺育
原本在巢中有一隻親鳥,應該是母鳥才對,鳳頭的性別不難辨識,母鳥體積明顯大於公鳥,但是要兩隻再一起時才分得出來
想要拍鳳頭蒼鷹的飛行版,簡直是難上加難,能拍到算是祖宗保佑,另外由於巢穴的位置非常高,所以常常會被其他樹葉擋住,不佳的光線也讓拍攝更加困難,因此我拍到了失焦的飛行版
母鳥飛離巢穴後,在附近的樹上逗留,所以讓我拍到棲息版,我就在人行道上隨著母鳥移動位置,許多路過的人都停下來問我在拍啥?還有當地人說這裡第一次有鳳頭蒼鷹進駐,所以今年附近沒有五色鳥可拍了
我很喜歡拍猛禽,目前已入帳魚鷹、黑鳶、大冠鷲,今日小帳再加一,那就再接再厲吧
鳳頭蒼鷹小檔案
地理分布:分布於整個東洋界,包括印度,中南半島、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爪哇、峇里島、婆羅洲、菲律賓南部、中國西南、臺灣、海南島。在臺灣為普遍的留鳥,不會長程遷移,亦不會垂直遷移。廣泛分布於全島海拔2,000公尺以下的山地與丘陵。離島於龜山島有零星紀錄,澎湖的紀錄則被視為屬迷鳥性質
形態特徵:體長約40至48cm。雄鳥體型明顯較小。頭部鼠灰色,後頭有短冠羽。有些個體有不明顯的白色眉線,但通常付之闕如,眼金黃色或橙色,蠟膜黃綠色。背面深褐色或灰褐色。腹面白色,喉白,有1道粗而明顯的褐色喉央線,胸部佈有赤褐色縱紋,兩側較密,有時形成斑塊,腹部密布橫紋,脛羽亦密布橫紋且較腹部更加細密。尾羽褐色,有4道深色橫帶,但雄鳥最外側尾羽橫帶不明顯,雌鳥最外側尾羽有5道深色橫帶。尾下覆羽白而蓬鬆,雄鳥尤其明顯。喙黑色。腳黃色
棲地與習性:以低中海拔森林為棲地,在天然林、人工林、果園、樹林茂密的大型公園或校園都能適應,偶爾會離開樹林至鄰近平原獵食,在海岸林亦可見
食性:通食性,會獵食多類可到手的小動物,較常利用的包括鼠類、松鼠、中小型鳥、蜥蜴、蛙類、熊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