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是專程來到香山車站旅拍的,因為它是我在北部最後一個還沒拜訪的木造車站,假日清晨的香山車站相當的寧靜,少了旅客匆匆的進出,多一份閒情逸致,木造車站的旅拍,讓我非常的舒服,因為木造車站大多都是小型車站,人煙不多,所以要怎麼拍就怎麼拍,而且站務人員似乎也很習慣偶爾會有攝影人來拍照
香山車站在新竹市香山區,因為往南的下一站就到苗栗了,所以香山車站是台鐵西部幹線在北部的最後一站
我在竹北的采田福地旅拍時,了解了一些平埔族原住民的歷史,新竹地區的香山早期是道卡斯平埔族的居住地,故漢人稱這裡為番山,在雍正、乾隆年間漢人才開始墾拓本區,後因番山名稱不雅而改名為香山,而香山因具有良好的港灣,因此居民多數靠海為生,而逐漸形成較具規模的聚落
香山車站在明治35年(1902年)就已設立為香山乘降場,並有火車通過,但在昭和3年1928年(1928年)才正式有車站建築,當時初名「香山驛」,是目前全國唯一僅存的檜木搭建火車站,眼前所見的每一根木料,都是從阿里山運下來的
香山車站雖然於民國102年整修過,但不知是否因為檜木的優良木質,整體的木造結構保存相當良好,我從木造建築的內外觀,看到的都是乾淨清潔完整的建築體,實為木造車站的典範
木造車站的建築都有可看之處,香山車站屬昭和初期日本木構建築,是典型「入母屋造式」的建築,特色是屋頂左右兩端山牆部分,再叉出三角形底邊等寬的屋簷,屋瓦則鋪設日本瓦,等同中國建築的歇山式屋頂,而台灣木造車站中有「入母屋造式」屋頂的,除了香山車站外,就剩下七堵舊站(現已整理為鐵道公園)
香山車站的站房呈長形,但入口處在端部,並非一般常用的對稱性手法,如此藉以強調入口處的強烈感
入口處設有玄關,玄關木柱上以雕花牛腿支撐,玄關上方屋面以「破風」處理,是日式建築的手法之一
為了遮蔽日晒及風雨,候車空間外側再加上一圈簷廊,木造出挑做法呈X形,是簡易且具備特色的支撐方式
在辦公室一側的窗戶上則加上雨庇來遮蔽風雨,整體展現出高度木造質感的韻味,唯獨這個車站招牌,與木造車站的氣質真的不太搭配
香山站現在為台鐵簡易站,由新竹站管理,有設置站長值班辦公室
清晨的陽光灑在站內地板,給人一股懶洋洋的感覺,但正是我開始振作的時候,我要進入月台拍照,但還是遵守規矩,買張月台票(現在那有在賣月台票啊?),所以站務人員給我一張通行證,然後登記一下(事由:拍照),於是我就順利進入月台了
連剪票口的柵門都也是維持木造原貌,我從高角度拍下去,像極了香港一棟棟聳立的高樓大廈
跨越月台的天橋是新建造的,附設電梯以利身障人士,提供了許多方便,雖然現代化之感與古樸的木造站體不太搭配,但我只要分開拍就好了,畢竟這是台鐵的美意
假日清晨旅客不多,我已經好久沒有坐電車了,記得是在當兵的時候,收假時與一堆像我一樣的阿兵哥擠火車,現在回想起來,是相當值得回憶的一件事
新穎的天橋給人穩定及舒適的感覺,剛剛站務人員請我進入月台時要小心,而這天橋則給予安全的保障
香山車站有兩座島式月台,其實幅地並不小,載客能量也不低
再來個標準流程,月台全景及火車進站都要拍一下
相機就是要看到特殊光影題材的時後,務必要拍下來,我在月台稍微逛一下後,又回到了車站主體建築,這是我獨自一人下天橋的剪影
小站的特色就是列車一直過站不停,月台上的旅客也寥寥無幾,給人寧靜的感覺,又帶點惆悵的滋味
站前滿滿的機車,這是台灣文化的經典寫照,從家裡騎一段短程的距離到小車站,然後趕搭列車去上班上學,我在香山車站看到最純樸的一面,而此時也完成了我的旅拍任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