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六.行啟記念館

 

 

在日據時代的台灣,只要是日本天皇或太子來台視察,都是一件大事,而視察後,對台灣而言就是一件值得紀念的事,所以行啟記念館因而誕生,今天我來到了雲林斗六的行啟記念館,來體驗一下日據時代當時的時空背景

眼前這一棟建築就是斗六的行啟記念館,是為了紀念日治時期裕仁皇太子(後來的昭和天皇)來台展開視察而興建的紀念館,日治時期皇太子、皇后等人巡視稱作「行啟」,而天皇巡視則稱作「行幸」

斗六.行啟記念館

 

裕仁皇太子是在大正12年(1923年)4月12日由日本橫須賀軍港搭乘軍艦出發,16日抵台並展開視察,27日離台後,台灣總督府為紀念皇太子視察台灣之事蹟,成立了「皇太子殿下台灣行啟記念事業調查委員會」,而台灣各地也陸陸續續展開記念活動,分別設立行啟記念碑或行啟記念館,而斗六的記念館即為當時設立的館舍之一

斗六.行啟記念館

 

斗六的行啟記念館,興建於大正15年(1926年),是由當地士紳發起與地方鄉親捐款及官方共同集資而成,除了作為裕仁皇太子行啟台灣事蹟之記念,另一方面則作為居民聚會之公共建築物,以滿足當地居民對公共聚會空間的需求

斗六.行啟記念館

 

斗六行啟紀念館不同於其他行啟紀念館的展示功能,較接近各地「公會堂」的公共機能,主要做為民眾慶典集會活動、技藝、學術、宗教等綜合用途

斗六.行啟記念館

 

行啟記念館在光復後,先後租給「地下水公司」、「嘉義監理站斗六分站」、「軍公教福利品中心」等單位;其中「軍公教福利品中心」曾租借達22年,是雲林地區軍公教民生消費的重要場所,也成為斗六當地民眾對行啟記念館最直覺的記憶

斗六.行啟記念館

 

行啟紀念館的週邊有中山圖書館、教師會館、舊縣議會大樓(租借國有財產局)、消防隊、救國團,後備軍人中心、國民黨縣黨部、記者之家等機關,也顯示出斗六曾是早期的政經中心

斗六.行啟記念館

 

記念館初建造時為純磚造建築,目前局部空間已改為鋼筋混凝土造,整體外觀與格局至近今保持完整,在民國90年被列入歷史建築

斗六.行啟記念館

 

在記念館的前方,寫著斗六公民會館,這應該是斗六行啟記念館最新的稱呼了,以表達具備公會堂的公共機能

斗六.行啟記念館

 

行啟記念館的建築呈現簡單方正的一字型,中間主入口為二樓洋館,左右翼則為日本間所構成,平面採左長、右短的不對稱配置,兩翼的屋頂皆採高挑式,主要牆體結構為日治時期常見之磚牆體,屋架則為傳統木結構

斗六.行啟記念館

 

來張入口玄關正面照,中央山牆上銜有「公」字圖案與大量水平與垂直的收分線條,如此組成了中央的正面裝飾,高挑的門廊隱含公家機關的氣質,門廊簷牆上仍留有公家機關名銜的殘跡

斗六.行啟記念館

 

由於斗六「行啟紀念館」原始目的為集會等公共用途,故窗型均採大面積的長條窗,通風與採光極佳,而磚砌的窗台,則砌成防雨水侵入的設計

斗六.行啟記念館

 

窗戶在左右兩側及前後面的形式均不相同,要仔細比對一下才看的出來

斗六.行啟記念館

 

主結構為承重磚牆與木桁架,室內沒有柱子,洋館二樓樓版與樑柱已改為鋼筋混凝土,木樓梯改為鐵梯,但形制與外觀仍然保持良好

斗六.行啟記念館

 

接著我進入室內參觀,左翼日本間的展廳展出「十光隧道,斗六舊城大富翁特展」,以大富翁遊戲方式介紹斗六舊城區

斗六.行啟記念館

 

在斗六的政經及產業發展上,一些具有歷史意義及特色的建築,特過本展場,期能讓大家了解台灣當年被統治過的痕跡

斗六.行啟記念館

 

右翼日本間展示各學校學生的優良作文,題目為「我印象中的斗六」,所有學子都奮力展現心目中對於斗六的深刻印象

斗六.行啟記念館

 

我接著到二樓走走,雖然鐵衍架強度沒有問題,但我還是小心一點

斗六.行啟記念館

 

拍一下屋頂的中柱式衍架,為西洋式三角屋架配中含有立柱,是台灣普遍使用的屋頂衍架

斗六.行啟記念館

 

由窗戶往外看,記念館再往前可以連接到斗六太平老街,說明了斗六這一區的歷史意義,太平老街則列在我下次的行程中

斗六.行啟記念館

 

走出屋外,我看到幾棟木造建築,沒有解說牌說明,所以我僅紀錄一下即可,而今日的斗六行啟記念館淺遊到此結束

斗六.行啟記念館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客 的頭像
    米客

    米客相機日記

    米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