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植物園由於具備豐富的植物生態,吸引了眾多鳥類來此居留,所以是一處拍飛羽的絕佳場所,而近日正在上演松雀鷹育雛,幼鳥已開始離巢獨立了,我今天就過來碰碰運氣,讓自己拍猛禽的成績再加一分
拍攝點在植物園裡,溫室旁的人行道,由於人行道路寬有限,當大家擠在這裡尋找好角度時,難免會發生阻塞人行道的事情,所以就會開始聽到散步的民眾開始在發聲了,要攝影人讓出一條路,這實在有些尷尬
松雀鷹與鳳頭蒼鷹是大家常搞混的兩種猛禽,可以從網路上查出來兩者如何辨識,我則覺得看腳最明顯,松雀鷹的兩隻腳很細長,鳳頭蒼鷹則比較粗壯,但是我今天拍的是台灣松雀鷹還是日本松雀鷹,就實在不知道了
我第一次拍松雀鷹,所以不知道牠的習性,因為牠在密集的樹林裡穿梭,所以很難拍到飛行版,不管怎樣,先拍的靜態版再說,而今天運氣也不錯,有看到松雀鷹確實在樹林裡出現
松雀鷹雖然體型比鳳頭蒼鷹瘦小許多,但其性格卻相當兇悍,在今天也得到了證實,成鳥上演抓蝙蝠及其他鳥類的掠食秀,並在眾目睽睽之下享用,同時還主動去追趕樹上的松鼠,讓我今天開了眼界
這一窩松雀鷹家族成員是一對父母及三隻幼鳥,三隻幼鳥已經可以離巢了,但還是會經常回家,所以可以拍到幼鳥在附近徘徊,而在陽光下的幼鳥,拍起來相當的美麗
今天拍了3個多小時,也有了一些成果,尤其是我又多了一種猛禽的成績了,未來只要是聽到哪裡有猛禽的訊息,絕對是優先報到的
松雀鷹小檔案
地理分佈:分布於東洋界,西自印度,向東經中南半島、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爪哇、峇里島、婆羅洲、菲律賓、中國西南及南部、臺灣、海南島。在分布區內多數為留鳥,但於北邊者部分會向南遷移度冬。在臺灣為不普遍的留鳥,分布在海拔2,000公尺以下的山地、丘陵
形態特徵:體長25至36cm,雄鳥體型明顯較小。頭頂鼠灰色。雄鳥眼橙黃色,老成轉為橙紅色,臉頰灰色;雌鳥眼黃色,臉頰褐色。蠟膜黃綠色,嘴喙甚短。背面深褐色,近頭部處較灰。腹面白色,喉白,有一道明顯的黑褐色喉央線,胸部中央為褐色縱紋,胸兩側於年輕時為褐色縱斑,隨成長逐漸成為橫斑,老成鳥呈整片的紅褐色斑塊,尤其常見於雄鳥。腹部及脛羽密布褐色橫紋,兩處橫紋間距等寬。尾羽褐色,有四道深色橫帶,但最外側尾羽的橫帶較多,尾下覆羽白色。裸腳,腳黃色,腳與趾皆纖細,中趾特長
棲地與習性:以低中海拔樹林為棲地,對林相要求並不高,天然林與人工林都能適應。大部分時間停棲於林間隱密處,或在林間短暫飛行變換位置,甚少高飛。高飛時滯空時間不長,通常短於5分鐘。領域性強,雄鳥常以發出特有的鳴叫方式來宣示領域
食性:以小型鳥為主食,佔生物量8成以上。其他副食包括蜥蜴、鼠、蟬、蝙蝠等。偏好在樹林內部的間隙獵食,在枝頭隱密處伏擊接近的小動物,能在密林間靈巧高速穿梭飛行,追逐小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