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淡水古蹟園區」,從寺廟、洋樓、日式建築、禮拜堂、倉庫等等,園區裡擁有非常豐富的古蹟,今天我就來拜訪「公司田溪程氏古厝」,是一座傳統的閩南式古厝,但是古厝位在較偏遠的地方,所以參觀的人潮非常少
「公司田溪程氏古厝」是新北市淡水區內第一件指定為「歷史建築」的傳統民宅,在清乾隆年間,程耀事自中國晉江縣來台定居,是淡水程氏的始祖,到了第四代程伸榮過世後,由其妻吳氏於大正7年(1918年)購買田庄及土地建物,即現在的程氏古厝
公司田溪一帶的開發可追溯至荷蘭時代,程氏古厝為該區碩果僅存之傳統建築,見證淡水開發的歷史,典型的三合院農舍,周遭有竹葦環繞、渠水流過,是在地傳統農宅之典範,展現出淡水近百年閩南人建築的特色與居家環境的人文
來一張現代與傳統的強烈對比,古厝四周經淡海新市鎮重劃後,地形地貌現今已全面改觀,高樓林立,原始起伏地勢已不復見,幸虧當地文史工作團隊及學者專家的奔波努力,使古厝得以保存,並在重劃區內得以保留最後一塊淨土
程氏古厝雖是傳統農家的建築,但是仍然有一些建築特色可以參觀,古厝方位座西北朝東南,為一正身帶左右護龍的三合院建築,由埕、正身、護龍等空間組成,平面中左右內護龍以中軸呈左右對稱配置,而正身面寬五開間,兩側向外延伸的次間與稍間也是左右對稱
左右護龍屋頂屋面在與山牆交接的部份為單坡水,正身與謢龍之山牆皆為樸素的馬背形式
屋頂坡面採「光前裕後」的概念,陽坡屋面較陰坡短,使屋簷落點處高,同時藉此讓陽光能夠大量照射到室內空間,稱之「光前」,陰坡屋面較長使得屋簷落點處低,使縱深拉長,空間加寬,稱之「裕後」
正身之出檐以尺磚由磚牆頂部逐層向外出挑來支承屋檐,此做法之屋身稱為「火庫起」
護龍出檐以「挑」來支撐出檐,屋身做法為「出屐起」
正身正向立面共有三道門及兩道窗,中門門框以安山岩石條打鑿,並於兩側安山岩門框上各加磚塊,正面兩側直櫺窗的窗框與三條窗櫺皆以安山岩石條做成,正身背面共有四道直櫺窗,以紅磚疊砌;左右護龍正向立面各有兩道門及一道窗,門框及窗框部份皆以安山岩石材打鑿
正身明間入口處臺基最高,入口安山岩踏階共有三階,左右兩側護龍之臺基較低,護龍的臺基高度從靠近正身向外漸漸遞減
將瓦片以竹釘固定在外牆表面,再以灰泥塗抹於竹釘外露處,用於保護土鑿牆,避免雨水侵蝕,此種工法稱為「穿瓦杉」
右護龍正面牆壁下,有兩處穿透建築牆壁的孔道,稱為「貓洞」,這是特別設計讓喵喵可以自由進出屋內捕抓老鼠,以減少鼠害
進入室內可看到。建物之正身為土墼磚造承重牆上置木桁之構造,木桁伸出山牆之懸山做法
正身兩側之房間以大廳為中心而左右對稱,並依照左尊右卑的原則,左側房間為大房或當家者居住,右側房間則為長輩或二房居住
正身中門左右兩側各有一處槍孔,稱為銃(ㄔㄨㄥˋ)孔,銃孔為正身牆壁上之方形小孔,外小內大,由屋外觀其孔洞大小,長約2公分、寬約15公分,從屋內看呈漏斗狀,長方形洞口外部最大處,長約70公分、寬約22公分,銃孔採取屋內大屋外小的形制,乃便於監視、掃射屋外之敵人,洞口距地面之高度約70公分
室內各房間陳列著古早的家具擺設,讓來訪的旅人懷舊一下
參觀完畢,看到前埕躺著一隻慵懶的喵喵,或許因為古厝現在沒開伙,所以沒有剩菜剩飯的廚餘,老鼠可能另謀他就了,導致喵喵抓老鼠的生意不好,只能睡睡覺打發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