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要了解台南地區的水文歷史,來一趟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就知道了,只是10月份的台南,陽光還是很毒,我先在園區門口的洗手間梳洗涼快一下後,就開始今日的台南水文之旅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原台南水道的設施在2002年指定為縣定古蹟、2005年指定為國定古蹟,2011年起臺南市政府開始進行古蹟修復計畫,並結合原農業局苗圃,規劃成「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並於2019年正式開放參觀,酌收門票(全票)100大洋,台南當地居民有優惠,所以請好好把握這樣的小確幸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為何叫做花園水道博物館呢?因為一進入園區,眼前就是一座大花園,由於當時日本人曾在此地規劃一處9洞高爾夫球場,而伏見宮博義王於1933年7月曾造訪此處,於是此高爾夫球場被稱作「宮之森高爾夫球場」,現在高爾夫球場已經作廢,整片區域就規畫成為花園綠地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酷熱的天氣,讓我對逛花園沒有太大的興趣,所以就拍幾張紀錄一下即可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我直接跨過花園,要去參觀水源地設施,順著「山仔頂大道」直行,由於博物館區所在區域,昔稱「山仔頂」,故眼前的「山仔頂大道」是沿用舊地名來命名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沿著「山仔頂大道」會抵達「宮之森圓環」,宮之森就是當時此處的宮之森高爾夫球場,此處原本種植許多琉球松,但為病蟲所害,目前僅剩下兩株,而眼前這一株琉球松目前被列入台南珍貴老樹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這裡為何會有碉堡呢?由於水道為當時重要的民生用水設施,設置碉堡的目的在保衛內部設施,目前園區內有數個碉堡的保存良好,因見證了早期的戰爭歷史,故具有歷史保存意義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碉堡後方的圓環噴水池建於1922年,是當時庭院景觀的終點,距今也近百年歷史,水池外牆為磚砌,光復後則外貼白馬賽克磁磚,現在還保存著中央假山石造景及噴水方墩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園區中央放置這一幅雕像,想必是一位重要的人物,這位是臺南水道工程師-濱野彌四郎,在1896年隨著老師巴爾頓來台灣擔任土木部技師,以及上、下水道的建設,到1919年離台為止,完成了許多台灣主要都市的水道計畫及建設,奠定台灣現代化的基礎,居功厥偉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整個水道博物館包括此處的博物館區及相距約一公里的淨水池區,博物館區擁有A館「快濾池室」、B館「快濾筒室/辦公室」及C館「送出唧筒室」等國定古蹟,這些都是相當珍貴的水道設施,今天從開館到現在才一小時而已,就已經湧進不少人潮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臺南水道的建立是為了提供潔淨的民生用水,並改善衛生環境,於1897年臺灣總督府衛生工程顧問威廉巴爾頓及其學生兼助手的濱野彌四郎進行臺南地區的水源、水質的調查,於1912年開始建設臺南水道,工期共歷時10年,於1922年完工使用,而在1982年因烏山頭水庫、曾文水庫與潭頂淨水廠陸續完成而功成身退,故見證了日治時期衛生工程現代化的發展歷程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所謂水道就是指自來水管道的五處設施,包括取水設施、沈澱池、濾過氣室,送出唧筒室以及淨水池,這些設施目前大部分還保存良好,經過了修復後,現在就成為博物館,提供大眾進入參觀體驗,看來我要一間一間的拜訪了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我首先進入B館「快濾筒室/辦公室」參觀,一進去就先來認識一下水道名人,包括威廉巴爾頓、濱野彌四郎及八田與一,他們參與台灣各地的水道計畫及工程,讓居民能夠享用到乾淨的自來水,其實就算是日本人,還是需要感謝他們一下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快濾筒室主要分為三個區域,包括中央擺設快濾筒機具的濾過器室、側邊的化學加藥室及此處的辦公室空間,辦公室每個空間都有許多展示物,展示的水文知識相當豐富,如果要好好參觀的話,是要花一點時間的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快濾筒室才是B館的參觀重點,先從內部來欣賞一下建築特色,挑高屋頂上的木衍架跨度高達16.3公尺,因此在水平橫樑中間以鋼索增加抗拉力,屋頂加高則是為了排除室內機具所產生的熱氣,除了兩側開了多面窗戶排氣外,屋架則採用太子樓的設計,利用浮力通風原理將熱空氣排出室外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從過濾水的流程上,應該先參觀快濾筒室旁邊的化學加藥室,當時的化學加藥室是使用硫酸礬土溶液槽2個與蘇打溶液槽2個,將沉澱後的原水引入,攪拌均勻後靜置一天以去除雜質,隔日再使用馬達將水抽出到快濾筒室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快濾筒室設置14個快濾筒,將水進一步經由濾材過濾潔淨,才送到送出唧筒室,而這些日治時期從英國購買的快濾筒,也是台灣僅存的遺產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旁邊有一座快濾筒斷面解說模型,說明了「過濾原水」與「反沖洗砂」的操作流程,只可惜雖然解說文字說明得很詳細,但我還是看不太懂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來欣賞一下快濾筒室的建築外觀,是我喜歡的紅磚建築,建築主體為磚造承重牆結構系統的廣間型建築,砌造的壁體紅磚構造採英式砌法,壁體內部運用鋼條繫螺絲補強,外側設有扶壁柱以增加強體抗震力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下一站就是參觀C館「送出唧筒室」,送出唧筒室於1922年啟用,主體結構由內側磚牆與外側鋼筋混凝土柱樑框架構成,柱樑框架節點擴大斷面增加剛度,因此形成了建築外觀的最大特色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進入室內,可看到上方木桁架為正同柱式桁架,抗拉之吊鞍構件以鋼棒取代常見之木料,並設有維修用天車軌道,內側牆體與立柱多處可見有提升結構強度、韌度之補強鐵板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送出唧筒室的功用主要是輸送淨水到淨水池區,所以送水馬達與配電設施是主要設備,而為了因應臨時斷電或天然災害,建置有備用發電系統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日治時期設置3組橫軸式清水抽水機組(送出唧筒),過濾完成後的淨水,先匯集到唧筒井進行水量調節,之後藉由此處的抽水機組,將水輸送到地勢較高的淨水池區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送出唧筒室外有一座煙囪基座,由鍋爐室燃煤產生的熱氣、煤煙以煙道連接煙囪排放,煙囪採鋼板拼接,基座以上的高度為36.3公尺,所以在當時是相當醒目的大煙囪地標,此煙囪於大正7年竣工,但因年久失修而拆除,而現在只剩下基座及室外牆煙道遺跡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接著來到A館「快濾池室」,由於二戰後因人口增加、用水量大增,日治時期的水道設施已不敷使用,故臺灣自來水公司於1952年增建了快濾池室,快濾池室是地下一層、地面一層之加強磚造建築,外牆淺綠裝修拉毛處理形成特殊質感,屋架則為典型純木造正同柱式桁架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地下層目前還保留完整快濾池管線。其功用是使用砂粒、礦石等粒狀濾料,對原水進行快速過濾,以便截留水中懸浮固體、細菌、微生物等雜質,完成過濾程序產生淨水,其功能等於日治時期的快濾筒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快濾池的操作主要分為過濾原水與反沖洗砂兩個動作,濾層在完成淨水過程後累積了大量的雜質,過濾成效降低,透過反沖洗的過程,將清水反流入池內,使雜質揚起、濾層洗淨,可回復淨水的效率,而透過模型實際操作一下,會比較清楚這些原理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可以從後面陽台的玻璃地板,一窺地下室的奧秘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後陽台處座前方就是觀C館「送出唧筒室」,在這裡可以欣賞整棟建築的特色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正前方的水泥槽是慢濾池的遺跡,是戰後由台灣自來水公司建造,因取地表水濁度高,不適合慢濾,並無實際使用,而現在種植一些熱帶性植物,也算是地盡其用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博物館區的這幾棟主要建築參觀完畢,這些遺跡是當時供應數萬名台南地區居民的設施,水道是輸送自來水的管道,日本稱的水道水,就是現在台灣稱的自來水,大家打開水龍頭就可以盡情享用乾淨的水,所以更要飲水思源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下一站換到淨水池區,這裡距離博物館區約1公里,所以還是開車或騎車來吧,淨水池區為自由參觀免收費,在停車場旁有個小橋涼亭水池的造景,適合拍幾張風景照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再走一小段步道,即可抵達淨水池區,由於現在約中午12點,所以回程的人多於去程的人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來到淨水池區,主要參觀三個項目,就是「淨水池」、「量水器室」、「淨水池步道」,而所需條件就是一點點的體力,因為淨水池步道算是一條小型的好漢坡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量水器室位於淨水池步道前,為紅磚造建物,規模雖小,形式卻素樸高雅,室內原設有量水器,量測送水量,現已不存在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這一條淨水池步道共計189階,其實並不長,只是看起來蠻長的,再加上去程是上坡,所以也算一條有份量的步道,我打算慢慢走慢慢拍,以享受旅程的態度來體驗,這樣就一點也不會累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登頂,前方就是淨水池,淨水池內目前有蝙蝠棲息,為維護蝙蝠生態,印象中有限定開放參觀的條件(季節限定或團體導覽等等),今日不開放參觀,那就欣賞外觀建築吧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淨水池的外觀為天然石材與仿石塊兩種組合而成之灰色建物,兩側各有一座水質檢驗室,形制看起來像是一座碉堡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從兩側的階梯可以走到頂部,頂部覆蓋泥土與植披,並設有59座鑄鐵通氣管柱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後方淨水井門上山牆中央有一座圓形標誌,上有水泥切砌而成「南水」二字圖案,正是「臺南水道」標誌,它會一直在此敘述著臺南水道曾經有過的輝煌歷史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繞著淨水池走一圈,是來到這裡的標準流程,但請注意走路,因為雜草有點長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淨水池區的人潮比博物館區少很多,可能是因為設施比較少吧,但畢竟是國定古蹟,所以一直都有遊客來登頂拜訪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淨水池區參觀完畢,現在慢慢走階梯下去,我的臺南水道之旅畫下句點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台南水文歷史的活教材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客 的頭像
    米客

    米客相機日記

    米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