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屯拱天宮‧拜訪媽祖徒步進香的雄偉殿堂

 

 

台灣各地的媽祖進香繞境活動中,最家喻戶曉的就是大甲鎮瀾宮、白沙屯拱天宮與北港朝天宮,其中北港朝天宮的媽祖繞境活動,我在2017年親身體驗過,雖然很累,但是相當精彩,而白沙屯拱天宮及大甲鎮瀾宮的媽祖繞境活動,由於人潮實在太多,我至今仍不敢去領教

沒關係,進香繞境還沒去體驗,但廟宇本尊還是要來拜訪一下,我一大早來到白沙屯拱天宮,寺廟周遭的攤販,正準備迎接一天的開始

白沙屯拱天宮‧拜訪媽祖徒步進香的雄偉殿堂

 

一座香火鼎盛的寺廟,能夠撐起周遭的商業聚落,這種案例在台灣屢見不鮮,台灣的宗教信仰人口多,也具有宗教自由的環境,所以宗教已經融入人們的生活當中

白沙屯拱天宮‧拜訪媽祖徒步進香的雄偉殿堂

 

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是全臺各媽祖進香遶境活動中,徒步距離最遠的行程,從這裡出發到雲林的北港朝天宮,來回約400公里,這是一堂辛苦的旅程,也是臺灣最特殊的進香隊伍

白沙屯拱天宮‧拜訪媽祖徒步進香的雄偉殿堂

 

白沙屯舊名「白沙墩」,位於苗栗縣通霄鎮西北方,是西部縱貫鐵路上的濱海小站,在清康熙年間即有漢人移入,是通霄最早的屯墾聚落,乾隆時期已漸成市街,以閩人占絕大多數,早期以農為主,漁業為副,而在這依山傍海的村落裡,東北季風帶來的大量風沙,將海岸線堆積雪白的新月型沙丘,「白沙墩」之名由此而來,日治大正時代改稱「白沙屯」襲用至今

白沙屯拱天宮‧拜訪媽祖徒步進香的雄偉殿堂

 

拱天宮則是白沙屯的地方信仰中心,在清咸豐晚年,白沙屯居民有鑑於媽祖神像長年輪值奉祀於爐主家,遲遲未有殿堂,於是倡議集資創建,清同治2年(1863年),在約三百坪的地基上建築三十多坪的「土埆厝」,以奉祀媽祖神像,即現今拱天宮前身

白沙屯拱天宮‧拜訪媽祖徒步進香的雄偉殿堂

 

從一開始的「土埆厝」,到磚石建造的廟宇,再到地震損壞後重修、增建,最後在民國78年完成現在莊嚴富麗的寺廟規模

白沙屯拱天宮‧拜訪媽祖徒步進香的雄偉殿堂

 

至於徒步進香至北港的習俗,據說是拱天宮尚未建廟前就已存在,當時參加的香客均背著網袋,裝著香旗及換洗的衣裳、糧食以及大斗雨傘,一步一步跟隨媽祖前進,尤其是大安溪、大甲溪、大肚溪、濁水溪滾滾洪流中,亦照樣平安涉水而過,到現在還是如此,所以每年的白沙屯媽祖徒步至北港進香活動,遠近馳名,信徒廣佈全國各地,為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之「重要民俗」

白沙屯拱天宮‧拜訪媽祖徒步進香的雄偉殿堂

 

拱天宮正殿內的軟身媽祖神像,本地人暱稱為「大媽」,歷史比白沙屯拱天宮更為悠久,神像樣貌垂簾歛眉、柔和面容,根據鑑定結果,神像可能來自官方或唐山名家所奉祀

白沙屯拱天宮‧拜訪媽祖徒步進香的雄偉殿堂

 

每年「大媽」徒步遶境到北港進香期間,則由「黑面二媽」與「粉面三媽」鎮殿,二媽負責每年遊庄,三媽則在該地居民家中辦喜事、聖誕或是鄰近宮廟慶典時受邀作客

白沙屯拱天宮‧拜訪媽祖徒步進香的雄偉殿堂

白沙屯拱天宮‧拜訪媽祖徒步進香的雄偉殿堂

 

拱天宮供奉的千里眼、順風耳神像為頭戴官帽、腳穿鞋的文身造型,與一般媽祖廟常見武身造型不同,據老一輩傳述,這項淵源與白沙屯媽祖每年到北港朝天宮進香有關聯

白沙屯拱天宮‧拜訪媽祖徒步進香的雄偉殿堂

白沙屯拱天宮‧拜訪媽祖徒步進香的雄偉殿堂

 

除了主祀媽祖以外,拱天宮還奉祀了相當多的神祉,我對於眾多的神像倒是有興趣參觀一下,一整排的神像,可以展現數大便是美的氣勢ㄡ

白沙屯拱天宮‧拜訪媽祖徒步進香的雄偉殿堂

白沙屯拱天宮‧拜訪媽祖徒步進香的雄偉殿堂

白沙屯拱天宮‧拜訪媽祖徒步進香的雄偉殿堂

 

現在的拱天宮是在民國78年重修竣工的,是較新的建築,雖然少了一點古蹟古味,但是建築藝術還是蠻有頭的,先從正門左右分置石鼓與石獅,石壁上書曰「拱堂象鼻墬地七星留勝跡,天開奇境虎山脈接象山腰」,描述拱天宮位居風水吉地

白沙屯拱天宮‧拜訪媽祖徒步進香的雄偉殿堂

 

三川殿屋頂剪粘、龍柱、宮內各殿網目藻井、豎材垂花等建築藝術,記得要用眼睛欣賞一下

白沙屯拱天宮‧拜訪媽祖徒步進香的雄偉殿堂

白沙屯拱天宮‧拜訪媽祖徒步進香的雄偉殿堂

白沙屯拱天宮‧拜訪媽祖徒步進香的雄偉殿堂

 

拱天宮拜訪結束,今天可是天氣晴朗的週末假期,待會是否會有報復性出遊人潮來此觀光,相信廟前商店街的店家會做好準備的

白沙屯拱天宮‧拜訪媽祖徒步進香的雄偉殿堂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客 的頭像
    米客

    米客相機日記

    米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