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國定古蹟台南孔廟,可以說是台南府城古都的文化中心,在南門路上綿延的古色古香紅色圍牆,正好與台南府城的悠久歷史相輝映,台南孔廟的主要入口就在南門路,「全臺首學」的氣勢可不是假的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我第一次來此時,剛好遇到大成殿整修,所以我就放棄參觀,這一次是等到大成殿整修完畢後的二度拜訪,在8:30園區開放後,人潮就開始湧入,一片大草皮、紅磚美建築、再加上寒流離去後的藍天白雲,形成了紅藍綠的最佳顏色組合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台南孔廟是全臺最早的文廟,也是清末之前最高的官辦學府,故有「全臺首學」之稱。這座孔廟是由鄭成功部將陳永華於明永曆19年(1665年)所創建,而現在的主體建築則是民國66年(1977年)整建而成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具有300多年歷史的台南孔廟,經歷了清朝及日治時代數次重大整修,為臺南最完整的傳統閩南建築組群,而建築群經過300多年來的增增減減,現存建物為15棟,仍是全臺孔廟中建築物最多者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目前建築形式上還保持著「左學右廟,前殿後閣」的三合院格局,左學是以明倫堂為主的建築,右廟則以大成殿為中心點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這麼多棟建築,我一時還不知道要從哪一棟開始,但是園區內最吸引我的不是建築,而是這一株超大的雨豆樹,原產地在熱帶美洲及西印度群島,不知道已伴隨孔廟幾個年頭了,才會長到這麼大株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那就先從出入口處的建築開始品味吧,大成坊有東、西兩座,下方是雙十字型承重牆,牆頂用燕尾收頭,再以木構造支撐懸山式燕尾屋頂。東大成坊是臺南孔廟的主入口,始建於清康熙54年(1715年),外側掛有「全臺首學」的金字橫匾,原件可能是日治時期大正6年(1917年)整修時所書,現在懸掛的是仿品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在東大城坊門外的「下馬碑」,是在康熙26年(1687年)奉旨設立,花崗石碑有滿、漢文字陰刻凹入,填紅色油漆,相當醒目,滿文在左,漢文在右,內文是:「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以表達對孔子的尊崇,是全臺孔廟中保存得最為完整、毫髮無損的下馬碑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禮門與義路是連接廟學殿堂的建築群組,始建於康熙54年(1715年),過去周圍連有圍牆,自大成坊進入孔廟後得經由「禮門」及「義路」才能進入大成門及及大成殿,目前的現貌則為民國75年左右修建的結果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小小的禮門與義路,建築也是要講究的,屋頂為硬山式燕尾,屋脊上有一對鴟尾,牆上有小花格窗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雖然現在是開放式的小門,但是大家還是會通過一下,因為沒經過禮門與義路,感覺就好像沒進入孔廟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既然是「左學右廟,前殿後閣」的格局,我就先從左學的明倫堂開始,明倫堂前的入德之門,面寬五開間,中央門額題「入德之門」,東題「聖域」,西題「賢關」,屋頂為硬山頂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穿過「入德之門」後進入「明倫堂」,明倫堂是台灣府學所在地,自17世紀以來一直是褶子研習儒學之所,也就是清代府學中的教室,以「明倫」堂為名,即以教授學生明白倫常,瞭解宗法制度概念下的人際關係和儒學對社會的認知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就建築而言,明倫堂是由前方抱軒與後方本體組成的建築。抱軒的作用是扮演空間轉化過渡的角色,亦可做為室內空間的延伸,由四根柱子支撐木構架,上承歇山屋頂而成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後方建築本體則面寬三開間,採格扇門,簷廊設有拱門,屋頂為硬山頂,屋脊簡單無裝飾,兩端以燕尾收頭,在北牆上則開有花格窗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進入室內,中央隔屏上懸乾隆15年(1750年)巡察台灣御史楊開鼎所題之「明倫堂」匾,隔屏本身有仿元代書畫家趙孟頫所書之「大學之道」篇205字。兩側牆壁則有仿朱熹手書忠孝節義四個大字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另外在兩側牆壁放置的石碑,都是相當珍貴並且能夠證明台南孔廟悠久歷史的石碑,其中東牆嵌有清乾隆45年(1780年)之「重修台灣府學明倫堂碑記」及清同治7年(1868年)之「臥碑」,而臥碑刻的是昔日學校之校規條文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另一側則嵌入清乾隆42年(1777年)之「重脩台灣府孔子廟學碑記」與「台灣府學全圖」,而從府學全圖就可看出當時孔廟的規制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比較孔廟全盛時期的建築群,現在的建築配置的確少了部分的建築,而這塊用石頭刻出來的建築圖,將會永久保存起來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台南孔廟因為多次的重大整修,所以留下相當多的碑記,像是清朝就留下22做碑記,只是碑記年代久遠,表面風化損壞,字體不太容易辨識,如果能在每一座碑記旁都有解說牌的話,相信可以讓人更了解到孔廟的滄桑歷史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明倫堂後方是文昌閣,是清康熙51年(1712年)所創建,樓高三層,一樓為方形,二樓圓形,供奉文昌帝君,三樓八角形,供奉魁星,因而此樓又稱魁星樓。文昌閣在2004年時因結構損壞而封閉,經修復後才於2009年9月28日重新開放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進入室內參觀,一樓呈四方形,有「地方」的喻意,牆上有乾隆3年(1738年)的匾額「正學昌明」,是原朱文公祠的遺物(朱文公祠現已不存在)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藉由木梯可以上二樓與三樓,但是木梯非常陡峭,行走時需小心一點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二樓呈圓形,有「天圓」的喻意,祀奉文昌帝君,右手執如意,左手隱於袖內,另牆壁上嵌橢圓形石塊一方,為乾隆年間教授黃世模所撰「高陳二公遺像碑記」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二樓呈八角形,有「八卦」的喻意,祀奉魁星爺,右手執筆,左手執元寶,右腳獨占鰲頭,左腳上曲踢斗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文昌閣旁有三座碑記,都是清康熙52年(1713年)的碑記,距今300年以上的歷史,由左至右分別為「新建文昌閣碑記」、「新建朱文公祠碑記」、「請建朱文公專祠」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拜訪完畢「左學」的建築群,接著拜訪「右廟」的建築群,第一進為大成門,清朝時在大成門左右設立的名宦祠與鄉賢祠,現在仍然保留下來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進入大成門要收費,小小的25元,就給他大大的贊助,眼前就是孔廟建築群中層級最高的建築-大成殿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大成殿建立於臺基之上,殿前有祭孔時跳佾舞的露臺,臺前為御路(螭陛)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在台基的四個角落有個特殊的石刻-散水螭首,功能為洩水流口,在散水時的姿態及石刻造型相當美麗,又稱鰲首,有獨占鰲頭之意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大成殿屋頂為重簷歇山頂,正脊中央有九層寶塔,兩側有及雙龍及藏經筒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殿內主體結構由十二根柱子與三面承重牆支撐,而除了點金柱與南面中央兩根外,其餘的柱子都是附壁柱,特殊的結構也算是中國古建築的另一代表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今天大成殿有「御匾特展」ㄡ,就是展出從建廟到現在,各個朝代皇帝的御賜匾額,也包含現在中華民國的總統,只要抬頭一看,玲瑯滿目的呈現在大家眼前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前面及後面的匾額都要看ㄡ,我手上拿DM的介紹,一塊一塊匾額比對,確定沒有漏掉,而旅行團的導遊帶團進來參觀時,也是先介紹這些名匾;但是有些匾額因為太珍貴了,所以懸掛上去的是仿品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至於殿內中央供奉孔子之牌位,兩側則供奉四配及十二哲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大成殿兩側設置東西廡,這是孔廟的標準配備,內部有許多先賢與先儒的祭祀牌位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在東西廡旁分別為禮器庫與樂器庫,想要了解祭孔大典在幹什麼?要準備什麼?那就進去參觀參觀吧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一進入禮器庫,先來欣賞兩座乾隆41年(1776年)由知府蔣元樞所捐贈的鎮殿之寶,分別為太尊(陶土製作的盛酒之器)與青銅方鼎,而中間為明末遺臣陳永華的紀念雕像,陳永華為鄭經的諮議參軍,在1665年倡建國學、行科舉,為國掄才,才有全台第一所先師聖廟的建置,儒學之禮樂教化在台灣生根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祭孔大典有所謂的「釋奠禮」,「釋」有設置之意,「奠」為奠幣、祭品,指在祭典中,陳設音樂、舞蹈,並呈獻牲、酒等祭品,對先師表示崇敬之意。孔子在隋朝時被尊稱為「先師」,釋奠成為祭孔的專屬名詞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要準備眾多的祭品及盛裝祭品的祭器,這些祭器皆需依循古法以金屬、木材、竹材製作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釋奠典禮的流程、祭品的陳列,甚至殿內空間的配置,都是有標準SOP的,但看了這麼多的說明,其實還不如在春秋祭典時親自來現場一趟,我一直想拍攝祭孔典禮的人文題材,目前尚未如願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禮器庫巡禮結束,下一站樂器庫,就是祭孔時的敲擊樂器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以成書樂濫觴於台灣府學的樂局,經過時間的演化變遷,如今成為台南孔廟的附屬組織,負責釋奠禮的所有事宜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釋奠禮所演奏的音樂成為「祭孔聖樂」,由金、石、絲、竹、匏、土、革、木所製成之八音樂器演奏「大成樂章」,呈現平和與莊重,是禮樂文化的精隨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圖示釋奠佾(一ˋ)舞,就是「舞」功祕笈啦,但是看起來有點像是「武功」祕笈,搞不好裡面還真的藏了絕世武功(ㄎㄎ)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大成殿後方崇聖祠,兩側是以成書院與典籍庫,現在整修中,無緣參觀,需要再補考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建築群參觀完畢,再度來到庭園走走,在大成殿的正前方有一處遺址,是櫺(ㄌ一ㄥˊ)星門遺構,櫺星門也是孔廟的標準配備,這處遺構的位置原來是一株百年老榕樹,後來因為生病而枯萎,在移除時發現樹幹之中包覆著磚頭與咕咾石結構,後經考古調查結果,確認是櫺星門與圍牆的位置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目前部分出土的遺構則保留在原地展示,就位置而言,原始的櫺星門也在主建築群的中軸線上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櫺星門遺構的前方是半圓形的泮池,目前禁止進入,應該是結構有點疑慮吧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台南孔廟是國內唯一立有泮宮石坊的文廟,泮宮坊原位在東大成坊外,立於乾隆14年(1749年),是在開闢南門路被隔開到現在的位置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石坊原是出入孔廟的通道,為石造四柱三間,石柱前後各有四隻石獅,柱上楹聯是孔廟建築群中唯一的對聯,表達無人敢在孔子面前賣弄文章的意象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泮宮石坊後方的府中街,現在已規劃為熱鬧的孔廟商圈,店家陸續開門營業,準備在元旦連假裡摩拳擦掌,好好做個生意

台南孔廟‧全台首學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客 的頭像
    米客

    米客相機日記

    米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