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廣播文物館‧回味廣播歷史與文物

 

 

端午連假回到南部,短短下午的空檔時間,就來個輕鬆小旅遊,江湖人稱「民雄放送所」的國家廣播文物館,是個不錯的選擇。當進入國家廣播文物館園區時,一條筆直的大道,像是歡迎我的到來

國家廣播文物館‧回味廣播歷史與文物

 

眼前就是園區的主建築-國家廣播文物館,園區開放時間為每週二至週日09:00-11:00、13:30-16:00,要稍微注意一下,以免時間來的不對

國家廣播文物館‧回味廣播歷史與文物

 

國家廣播文物館的前身是台北放送局民雄放送所,是1937年日本政府為了南進的軍事及心戰用途,費時3年在嘉義縣民雄鄉的廣大水田中,興建廣播電臺,於1940年興建完成,當年稱做「民雄放送所」

國家廣播文物館‧回味廣播歷史與文物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後,由國民政府展開接收臺灣事宜,而「民雄放送所」及一切設備由國民政府先委託中國廣播公司代表接收管理,改名為「臺灣廣播電臺民雄播送機室」,1972年把直接指導的大陸廣播部正名為「中央廣播電臺」,1980年改隸國防部,民雄機室名稱也因此改成了「中央廣播電臺第一發射基地」

國家廣播文物館‧回味廣播歷史與文物

 

1998年中央廣播電臺脫離國防部,改制為國家電臺,同時褪去過往的神秘面紗,節目型態不再以心戰節目為主力,採活潑多元特色播出,隔年即成立「國家廣播文物館」,並於2001年底登錄為歷史建築,其後於2004年獲文建會地方文化館計畫補助,成為臺灣第一座展現廣播歷史與故事的文物館

國家廣播文物館‧回味廣播歷史與文物

 

主建築因屬日治時期戰時建築,結構強固,又逢現代西方建築風潮流行,表現上偏屬現代式樣,整棟建築極少細部裝飾,主要視覺效果呈現強烈的水平及垂直分割元素

國家廣播文物館‧回味廣播歷史與文物

 

接著進入室內參觀,參觀費用酌收50大洋

國家廣播文物館‧回味廣播歷史與文物

 

導覽員讓我先進入視聽室,撥放一段簡介的影片,這樣在待會參觀時,會比較清楚

國家廣播文物館‧回味廣播歷史與文物

 

我原本第一個要參觀的就是室外的206公尺鐵塔,層層疊起達70層樓高,雙偶級天線T型的線條,曾是民雄地區耀眼的地標,但是現在只能在樓梯間的大事紀照片中尋找回憶了,真是可惜

國家廣播文物館‧回味廣播歷史與文物

國家廣播文物館‧回味廣播歷史與文物

 

館內展示了許多廣播發射機、大型真空管、收音機等,是臺灣第一座展現廣播歷史與故事的文物館

國家廣播文物館‧回味廣播歷史與文物

 

館內的陳列真是琳瑯滿目,我決定挑重點來參觀,首先當然是先參觀鎮館之寶「MB-15-A,100KW中波發射器」,自1940年民雄放送所建立後即開始運轉,為少數具真空管循環冷卻系統的發射機,機內重要組件採雙套設置,方便零件更換

國家廣播文物館‧回味廣播歷史與文物

 

台灣光復後,央廣與美國合作,於1952年將發射功率提升到150KW,對大陸華中地區進行廣播,到現在仍然具運轉功能,發射歷史超過一甲子,是名符其實的「活古董」

國家廣播文物館‧回味廣播歷史與文物

 

發射器背面還留有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掃射的「歷史傷痕」

國家廣播文物館‧回味廣播歷史與文物

 

旁邊是35KW短波發射器,1966年美援合作時期由美方轉贈,使用360度活動對數天線訊號,而央廣另行改裝為35KW短波發射器,可以30多個不同頻率轉換使用,至1995年停止發射任務

國家廣播文物館‧回味廣播歷史與文物

 

10KW短波發射器是在1961年美援合作時期由美方轉贈,使用360度活動對數天線訊號,而央廣另行改裝為10KW短波發射器,採機動頻率方式,進行特別節目播送,至1995年停止發射任務

國家廣播文物館‧回味廣播歷史與文物

 

館內的另一個鎮館之寶,就是各式各樣的真空管,有大有小、有透明有不透明、有風冷有水冷有蒸汽冷,它可以把聲音放很大傳很遠,傳到海的另一邊,傳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國家廣播文物館‧回味廣播歷史與文物

 

真空管是一種控制電子流動的電子元件,其電極通常被封裝在一個真空的玻璃管內,故稱作「真空管」,可以作為是電子開關來控制電的流通,或用以增強或放大電訊號

國家廣播文物館‧回味廣播歷史與文物

國家廣播文物館‧回味廣播歷史與文物

 

心跳的聲音、感人的樂曲,都是從眼前封閉的播音間,緩緩流洩而出,一則則的戰爭訊息、一句句的敵後呼喚、生離死別、招降納叛的時代情懷,都是播音間無止盡流傳的故事

國家廣播文物館‧回味廣播歷史與文物

 

廣播電台如何將聲音捕捉下來、發送出去?收音機接受訊後,如何將訊號還原成廣播節目,要好好來了解這一段聲音的旅行

國家廣播文物館‧回味廣播歷史與文物

 

這種老式電唱機,我還不算太陌生,因為我小時候就是聽唱片長大的

國家廣播文物館‧回味廣播歷史與文物

 

金鐘獎是我年輕時的記憶,自從踏入職場後,已不知多久沒有守在電視前觀看頒獎典禮

國家廣播文物館‧回味廣播歷史與文物

 

很精采的廣播歷史與文物展覽,今日又增廣見聞不少

國家廣播文物館‧回味廣播歷史與文物

 

園區參觀結束,下一站來到旁邊的日式宿舍群,這裡是「原民雄放送所之招待所」,用途為放送所人員的宿舍,這些濃厚的日式建築風味已被保留下來,目前已被登錄為歷史建築,故有經費進行相關整修

國家廣播文物館‧回味廣播歷史與文物

 

從正大門旁進來,眼前這一條小徑頗有日本神社參道的氛圍

國家廣播文物館‧回味廣播歷史與文物

 

日式宿舍群興建完成於昭和15年(1940年),為廣播電台日籍官員的居所,而依據官員等級衍生出不同的建築類型,包括高等官舍與判任官舍中的甲、乙、丙三種

國家廣播文物館‧回味廣播歷史與文物

 

這些經典的日式建築群設計,均有抬高地板、緣側兩層拉門、面窗見晴等元素,多熱流但通風舒爽,視節能綠建築的先驅

國家廣播文物館‧回味廣播歷史與文物

 

可惜目前宿舍群在整修中,其中建築52及54號率先整修完畢,是屬於判任官居住的丙種宿舍,雖然內部不開放參觀,但可以先參觀外部建築

國家廣播文物館‧回味廣播歷史與文物

國家廣播文物館‧回味廣播歷史與文物

國家廣播文物館‧回味廣播歷史與文物

 

建築60、62、66號看起來快要整修完畢了,原計畫111年2月13號施工完畢,目前已Delay一年多了

國家廣播文物館‧回味廣播歷史與文物

 

這棟最大的建築也在整修中,就當作我參觀的Ending。日式建築的資產活化,有相當多的案例,不知道這些建築資產整修完畢後,是否開放參觀,又或者進駐文青新創店家,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國家廣播文物館‧回味廣播歷史與文物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客 的頭像
    米客

    米客相機日記

    米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