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鴛鴦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文學小說及愛情故事裡,就算拍鳥拍了幾年,也以為鴛鴦只是普通的鳥類,所以沒有想到要專程去拍牠,直到最近在鳥訊的群組裡,有鳥友回報某處有鴛鴦可拍,我才查了一下鳥類圖鑑,竟然發現鴛鴦在台灣是稀有鳥種,這時我才好好回想一下,平常確實不容易看到鴛鴦
這次在八德埤塘生態公園有鴛鴦的蹤跡,因為離家很近,我就起個大早來尋尋覓覓,看看能不能幸運拍到牠,八德埤塘生態公園是當地人氣相當旺的公園,雁鴨等鳥類的生態非常好,我將雞絲準備好後,就開始到處尋找鴛鴦的蹤跡,首先當然從有水的地方找起
運氣還不錯,看到一隻鴛鴦在池裡悠然自得,鴛鴦非常好認,相信大家都認得出來,而現身的是公鴛鴦,五顏六色非常美麗,只能向牠說聲抱歉,現在才注意到牠
有兩隻公鴛鴦ㄡ,但是沒看到母鴛鴦
游累了上來走走,鴛鴦不太怕人,所以一直向我靠近,我反而要一直後退保持距離,相機才能對焦拍攝
鴛鴦鳥體雖然不小,但是與雞鴨比起來還是小了一號,所以會被欺負耶,不管在地上或池中,只要牠一接近雞與鴨,就會被驅趕,沒辦法,大欺小很正常
今天的遺憾是沒有看到母鴛鴦,要看到一對才會完美,隨著公鴛鴦愈游愈遠,消失在遠方,我也結束了行程。記住,鴛鴦是稀有鳥類ㄡ,下次看到時,要拍個幾張照片
鴛鴦小檔案
地理分佈:分布於俄國的烏蘇里邊區及庫頁島、朝鮮半島北部以及日本部分地區。在台灣為稀有留鳥/過境鳥多半棲息於山區水域,包括大甲溪中上游、七家灣溪、翠峰湖、哈盆等。海拔500公尺以下的山區溪流,以及河口如蘭陽溪、南勢溪、秀姑巒溪、淡水河,還有如梅花湖、龍鑾潭等湖潭,鴛鴦只有在冬季出現,其中可能包括了北方南遷以及島內垂直遷移的族群
形態特徵:羽色鮮艷的小型鴨類,雌雄鳥異色。雄鳥羽色鮮艷,頭具羽冠,頭側及頸部有領羽,前額及頭暗色有紫銅、紫色及綠色的反光,眼周圍白色,眼後有白色眉紋,頭的下部及耳羽橙紅棕色。背面大部分為深橄欖褐色,三級飛羽特化成一對栗黃色的扇狀直立帆羽,初級飛羽黑色,有藍綠色的光澤,外側羽緣白色,翼下暗灰褐色。頦、喉等呈橙黃色,下頸、背、腰及前胸暗紫紅色,並有銅綠色金屬光澤;尾羽暗褐而帶金屬綠色,頸羽側有橙黃色領羽,細長如矛,胸側有二條白色細斜線,從下胸至尾下覆羽的腹面中央為白色。眼深褐色;喙紅色,喙甲白色,脛及跗蹠黃色。雄鳥的非繁殖羽與雌鳥類似,但是可以喙部的顏色加以區分,腹面羽色較暗淡,斑紋較少,眼部的標記較不明顯。雌鳥頭頸灰褐色,頭後及後枕有不明顯羽冠,眼周圍有白色眼圈,一白線延伸至後頸,頭及頸側有髮狀縱紋。頭和頸的背面均灰褐色,背面其餘部位橄欖褐色,翼上灰褐色,有藍紫色的肩羽,覆羽暗褐色,次級飛羽及初級飛羽羽尖白色,兩翼無帆羽,翼下暗灰褐色。頦及喉部白色,胸暗褐色,有淡褐色斑點,腹中央及尾下為白色。眼深褐色;喙黑褐色,喙甲白色,脛及跗蹠黃色。飛行時翼鏡藍綠色,末端白色
棲地與習性:台灣為鴛鴦在東亞繁殖的最南限。本種在樹洞中營巢,生活於台灣1,700公尺以下山區的河谷、溪流,也常見於闊葉及針葉混合林的湖泊、水庫等
食性:常常於水面一邊悠游一邊覓食,尤其喜歡在水域邊線附近覓食。其次是在岸邊或在岸上一邊行走,一邊尋找青蛙、昆蟲、落地果實、草籽等食餌,而較為罕見的是在深不及2公尺的淺水區,以全身或上半身潛水採食水底的果實,或是啄食空中飛蟲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