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忠烈祠位於淡水滬尾砲台旁,由於我去過台北忠烈祠,所以比較起來,新北市忠烈祠的規模、面積及管理等等,遠不如台北忠烈祠。它位於幽靜的淡水小巷中,比起旁邊的滬尾砲台及一滴水紀念館,來訪忠烈祠的遊客相對少很多。我在9點開放時進入,走走這幽靜的忠烈祠
首先印入眼簾的是高聳巨大的忠烈祠牌樓,建造於民國79年,由前台北縣長尤清題字,這裡曾是中法戰爭滬尾之役的古戰場,而我並沒有急著進入忠烈祠,而是在周圍逛了一下
忠烈祠園區內有一些附屬設施,包含小型表演廣場、鵲橋、庭園咖啡屋,同時忠烈祠內設有停車場,但由停車地數量可知,此地為一處幽靜的場所
從熱鬧的淡水中正路(台2線)轉進來這一條幽靜的小路,就來到了新北市忠烈祠,這裡與外面的淡水老街、漁人碼頭,紅毛城、金色水岸等知名景點,雖然相隔不遠,但感覺上卻是兩個世界
牌樓右前方的槌球練習場,幾位老者在此練球,像是享受悠閒的退休生活,也與這裡的環境相呼應
開放參觀時間為9點,準備進入參觀
牌樓到主建築之間的庭院,綠草如茵,古木參天,漫步其中,有股閒雲野鶴之感,而左右兩區分別設置地景石雕區及烈士紀念碑,也讓人不會忘記烈士先賢的愛國貢獻
忠烈祠是在日治時期時,日本人於昭和14年(1939年)興建淡水神社,用來奉祀崇德天皇、明治天皇和能久親王
台灣光復後,淡水神社因年久失修,傾倒頹圮幾成廢墟,於是新北市政府在民國63年將原神社建築拆除,並在原基座上改建為黃瓦白柱的中國宮殿式建築
在日治時代因縣級以上的神社大多是宏偉的建築,所以光復後的國民政府大多直接改建為忠烈祠,作為祭祀國民革命先賢先烈的場所
然而許多地方政府為了配合法令消除日本殖民統治的歷史痕跡,紛紛拆除原神社的舊有建築,改建為中國宮殿式建築
忠烈祠會依照《忠烈祠祀辦法》舉行春祭及秋祭,在每年均分別於3月29日青年節及9月3日軍人節辦理
新北市忠烈祠的建築包括正殿、陪殿、圍牆、山門、牌樓及庭園等,形制也相當完整
這裡是昔日淡水八景之一的「烈祠松濤」,亦即站在牌樓下,可以傾聽松濤、遠眺觀音山,只是現在松樹已不在,「烈祠松濤」也不復存在
進入正殿,四周空無一人,只有我與一位清潔除草員大眼瞪小眼
正殿大門深鎖,或許因為今天不是什麼日子,一般正殿內都不開放參觀吧
隔著窗戶向內拍,內部供俸許多先賢烈士的牌位
沿著迴廊稍微繞到後方,真是幽靜到有一點恐怖
我還是依照自己的習慣,四處走走,體驗一下幽靜的氣氛
四處漫步結束後,最後來個回馬拍,此時殿內還是空無一人,接著我繼續前往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