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沙故居就在龍潭湖附近的開蘭路旁,所以我一家人的龍潭湖之旅結束後,就直接前往吳沙故居,現在已改為吳沙紀念館,只是這棟紀念館位於尋常巷弄內,旁邊也住著吳沙的後代,所以進入參觀有點怪怪的,好像是進入人家家裡一樣;但既然來了,還是要鼓起勇氣進入參觀參觀
依指示牌進入吳沙故居,感覺真的好像走進人家的家裡,今天非假日,不只沒有遊客,連附近居民都看不到
吳沙故居是一棟傳統三合院,當初吳沙來到宜蘭時,就選擇在四城這裡建造居住之所,以便開墾及永續經營這裡,而後吳家後代的子孫也都在吳沙故居這片土地上努力
吳沙對於宜蘭人的影響深遠,前方的開蘭路與以吳沙命名的學校,在在證明吳沙的功績與開蘭第一人的尊稱
接著我進入大廳,大廳目前已改為公廳了,木質的桌椅與牆壁簷樑,展現樸實的建築風格
大廳掛著吳沙的畫像,我不知如何形容,吳沙的確充滿了批荊斬棘,開疆闢土的英雄氣質
大廳兩側的廂房介紹著吳沙入墾蘭陽的經歷,吳沙是在清雍正9年(1731年)出生於福建漳州,而在乾隆48年(1783年)由福建移居淡水三貂(現今貢寮地區)
吳沙在三貂開墾定居25年,主要開發澳底港南方舊名「澳埔」一帶,現今的吳沙墓也在那裏(新北市貢寮區仁里村澳底),而貢寮地區目前仍有許多福建漳浦吳姓宗親的後代
由於吳沙常與噶瑪蘭人買賣交換鹽布,對於宜蘭這一片未開墾的荒地甚覺可惜,因此便想嘗試入墾蘭陽平原,遂於乾隆52年(1787年)率眾入墾,但因噶瑪蘭人的抗拒而退回三貂
在嘉慶2年(1797年)時,吳沙以助官方防堵海盜之名,進入蘭陽平原,此時宜蘭地區正好爆發傳染病疫情,吳沙就以藥治癒平埔族人們,獲得噶瑪蘭人的信任,才能順利入墾頭城
吳沙進入宜蘭後,以每五甲為一土地單位,提供番銀二十兩作為鄉勇費,吸引移民人口進入宜蘭墾荒,當時以數十名男丁為一結,數十結為一圍,採集體組織的開墾方式,土地開墾成功後,則按地段分給漳州、泉州、粵籍等移民
當時宜蘭沿海以東地區,開墾成功之田園,皆為當時吳沙所酬謝民壯之地,俗號民壯圍,即今日壯圍鄉之由來
對於吳沙入墾宜蘭的功績,官方給予「吳春郁義首」戳章,總理宜蘭事務,而吳沙在嘉慶3年(1798年)逝世於宜蘭,享年68歲
至於吳沙故居的建造年代,吳沙過世於1798年,若以吳沙生前住過這裡,則這棟古厝起碼兩百多年的歷史,廂房裡面有一處展示吳沙故居的原始牆壁,具兩百多年的歷史
吳沙故居旁的巷弄是一般的傳統民宅,應該是住著吳沙的後人,只是今天非假日,格外顯得窗明几淨
換個角度拍一下吳沙故居的前院,小小的古厝,我們待了一陣子後,就準備離開了
依照慣例,給兒子來一張後,結束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