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溪‧黃頭鶺鴒

 

 

黃頭鶺鴒是相當稀有的過境鳥,我曾經專程為牠出機了許多次,但每次總是鎩羽而歸,而這次在文山區北政國中旁的指南溪床上,黃頭鶺鴒再度現身,我連續幾天在鳥訊群組上觀察,確定牠會穩定的現身,於是在週六一早趕緊來此報到,結果終於與牠正式見面了

指南溪‧黃頭鶺鴒

指南溪‧黃頭鶺鴒

指南溪‧黃頭鶺鴒

指南溪‧黃頭鶺鴒

指南溪‧黃頭鶺鴒

 

黃頭鶺鴒的特徵很明顯,擁有一般鶺鴒科鳥類的身形,但是頭部、喉部、胸部、腹部皆為亮黃色,我一到達溪床拍攝點時,牠就在前方覓食閒逛,沒錯沒錯,就是牠,黃頭鶺鴒

指南溪‧黃頭鶺鴒

指南溪‧黃頭鶺鴒

指南溪‧黃頭鶺鴒

指南溪‧黃頭鶺鴒

指南溪‧黃頭鶺鴒

 

很少下到溪床拍鳥,請記得要穿雨鞋或是防滑鞋,不小心滑倒時,要優先保護相機ㄡ

指南溪‧黃頭鶺鴒

指南溪‧黃頭鶺鴒

指南溪‧黃頭鶺鴒

指南溪‧黃頭鶺鴒

指南溪‧黃頭鶺鴒

 

聽說再過幾天,黃頭鶺鴒就沒有出現了,所以搶拍過境鳥,行動一定要快,很有可能差半天,鳥就不見了。我今天又將一隻稀有過境鳥收錄下來了

指南溪‧黃頭鶺鴒

指南溪‧黃頭鶺鴒

指南溪‧黃頭鶺鴒

指南溪‧黃頭鶺鴒

指南溪‧黃頭鶺鴒

 

黃頭鶺鴒小檔案

地理分布:繁殖於俄羅斯、西伯利亞西半部、烏克蘭、哈薩克、蒙古及中國東北、新疆、青康藏高原、喜馬拉雅山脈及阿富汗等地。於中國華南、中南半島、印度半島、波斯灣沿岸等地度冬。在台灣為稀有過境鳥

形態特徵:體長約17cm。雌雄鳥、冬繁殖羽、成幼鳥的羽色皆不相同。喙、眼、腳皆為黑色。雄鳥繁殖羽頭部、喉部、胸部、腹部皆為亮黃色,後頸黑色,背部、腰部及小覆羽為鼠灰色,飛羽為黑色,大覆羽及中覆羽黑白相間,具兩條白色的寬翼帶,尾羽為黑色,但外側為白色,尾下覆羽白。雄鳥非繁殖羽與繁殖羽類似,但是頭上至後頸為灰褐色,眼先至耳羽呈灰黑色,頭部有一條由眼先、眉線而下連至喉部的黃色圓弧線。雌鳥繁殖羽與雄鳥非繁殖羽類似,但是頭部黃色部分較淡。雌鳥非繁殖羽類似其繁殖羽,但是胸部及腹部為污白色。第一齡幼鳥非繁殖羽與雌鳥非繁殖羽類似,但頭部及喉部的黃色部分皆為灰白色

棲地與習性:喜好潮濕的開闊草地或泥灘地,多在地表活動,但也會涉水或是在浮水植物上活動。多單獨活動,習性類似黃鶺鴒

食性:主要以無脊椎動物為食。喜於水域潮濕地面覓食,會突然飛起啄食飛蟲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客 的頭像
    米客

    米客相機日記

    米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