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淡水旅遊最方便的方式就是直接搭乘捷運到淡水站,然後從淡水站開始慢慢逛;從捷運淡水站到紅毛城約1.5公里,其實距離不算太長,這1.5公里足以讓大家體驗淡水的歷史、人文風情、河岸之美、美食
我今天打算就在捷運淡水站周遭走走,從車站出來後,往河邊方向移動,先會看到眼前的河濱公園,在假日的清晨,就可以看到許多人人們在此休憩
再移動到河岸邊,欣賞淡水河出海口的風光景緻,請記得要早一點ㄡ,因為清晨的柔和陽光及色溫,會讓畫面更美麗,若是時間太晚,等到了烈日炎炎時,那站在河岸邊就不是享受了
從公園向左邊的方向望去,有一處一般人不是很熟悉的歷史遺跡「淡水水上機場」,它可曾經是台灣的第二座國際機場,目前列入古蹟保存,而最明顯的機場設施遺跡就是那一片溜滑台(斜坡),由於現在仍然列入管制,所以不開放進入參觀,我也只能從河岸邊拍下這一張紀念一下
捷運淡水站旁邊的淡水文化園區-殼牌倉庫,是我今天的主要目的地,這一座倉庫原來是英商嘉士洋行倉庫,現在已進行資產活化,成為一處開放給大家參觀的文化資產
我抵達時,園區還沒開放,所以我就在外面先等一下,還好捷運站就在旁邊,走過去買個飲料,再回到園區門口處休息一下等開門,門前的廣場有一些園區的歷史軌跡意象設計,引領大家來了解嘉士洋行倉庫的歷史
從淡水在1862年開港後,淡水港就迅速成為北臺灣第一大商港,其中以茶、煤、樟腦為出口大宗,故可以想見洋行是一間一間的開,而「嘉士洋行」則是當時著名的茶葉外銷洋行,是由英商范嘉士在1894年所興建的倉庫,主要經營茶葉貿易
而殼牌公司創辦人馬可仕、薩姆耳兄弟,欲引進煤油外銷遠東地區,故於1897年買下嘉士洋行成為淡水殼牌倉庫,也成為遠東地區貿易的一環,倉庫區設立油槽及鋪設鐵軌接通淡水火車線,以便利貨櫃裝載油品,新的業務也開啟嘉士洋行的新使命
這一座倉庫因為各種汽油、煤油所形成濃厚的油臭味,使得淡水區人民以「臭油棧」倉庫來稱呼它
倉庫內的三座油槽分別為2500噸、1200噸及60噸,十多公尺高的油槽便成為淡水河口一帶醒目的地標,再加上旁邊的水上機場及氣候觀測所興建後,此地就成了軍事關注的焦點,故二戰時油槽遭轟炸後,整整燒了三天三夜,除了是淡水人難忘的記憶外,也讓這一座倉庫逐漸沒落
二戰後,殼牌公司了解當地維護古蹟之意願,遂答應將這裡的倉庫提報為古蹟,並於民國89年將這一座百年古蹟捐給在地文化社團(淡水文化基金會),也為淡水百多年來的風華寫下一個完整的註記
現在眼前的這些建物是經過修復完成的樣貌,其中磚砌構築、木構屋架及衍木,採極大化依原貌現況作局部修護,而周遭地景元素,則分為再現倉儲運蘇系統、依舊照片及口述歷史來回復、劃設植栽生態維護範圍等三個方向為準則
現在園區裡有四座大倉庫、三座小建築物、月台、油槽遺址,約近4千坪的土地面積,見證淡水開港、日據、二次世界大戰美軍轟炸臺灣等重要歷史時刻,也是臺灣少數僅有的工業遺址古蹟
我先來拜訪四棟大倉庫,A棟倉庫為殼牌公司早期主要油品製罐工廠,屋架採洋風副同柱衍架,立於承重牆,地面鋪設厚達6公分花崗石板,為園區內唯一具有石材地面的建築
A棟建築現為淡水文化基金會的辦公室
B棟倉庫為煤油桶倉庫,研判與A棟倉庫為同一時期建築,平面七開間採長方形配置,在殼牌公司時期儲存媒油桶,磚造承重牆採放腳基礎,強厚達36公分,以紅甓磚及土漿疊砌,屋面的銅製自然通風裝置可有效排放油氣,是園區裡唯一具有此種通風特性構造的建築
C棟倉庫為潤滑油倉庫,屋架形式採洋風正同柱衍架,於承重牆體中發現局部位置以日治初期的機製磚砌築,因出現的年代較晚,所以研判這些機製磚的牆體應為後期修繕工程的遺存
窗臺、門框架都使用泉州隴石(花崗岩)打造,窗臺除厚重鐵窗外,內部也使用磚統木製門栓,內部承載使用方形磚柱及大跨距木桁架承受屋頂架構
接著來看一下遺跡的部分,首先是鐵道、地磅平台遺跡,殼牌公司為了運送油品,於園區內建構鐵道系統,並連接至淡水線鐵路,將油品轉運各地
鐵道由大門進入之後,設置月台及罕見的地磅平台,月台本體以磚砌而成,轉角處以塊石精緻砌築
三座油槽經過二戰的轟炸後,目前只剩下槽底基礎殘跡,但是這些殘跡看不出來在哪裡,或許就在解說牌周遭吧
另外有三棟小建物,分別是鍋爐間(現在改建成為洗手間)、幫浦間、以及油槽旁的小建物,眼前的幫浦間為因應消防需求、增加水壓的設施
接著回到D棟倉庫,建於1930年代,在當時殼牌公司時期儲存輕質汽油,由於這一棟建物鄰近淡水河沙岸地形,地質鬆軟,為防止地面不均下陷及龜裂,故地坪採用厚達30公分的混凝土版特殊結構設計
D棟倉庫現在規劃為淡水殼牌故事館。館內常設展出19世紀以來,殼牌集團與殼牌倉庫的歷史發展沿革,也會不定期推出各項藝文展覽的活動給一般大眾遊客,以及做為淡水社區大學的辦學場所
既然D棟倉庫鄰近淡水河岸,所以就有河岸美景可以欣賞了,從旁邊的走廊走下去,就可以走到河邊了
看到觀音山了,以及開闊的河岸景觀
淡水河出海口是鳥類生態相當豐富的地方,所以要拍水鳥的話,這裡是一處理想的地方
捷運淡水站就在旁邊,在台灣要欣賞自然生態,算是相當方便的,坐個捷運,走個幾步,濕地河岸生態景觀就在眼前
接著我又回到園區裡,今天很可惜,每棟建物裡的展場都沒開放參觀,我也只能欣賞外觀建築及鐵道遺跡,當然這樣也算完成了本此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