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赤啄木身兼台灣特有亞種、二級保育類及不普遍留鳥三種身分,這種特殊身分不常見,所以我就決定請個假來會一會牠;出現的地點在大雪山林道23.5k的賞鳥平台旁,一株直挺挺的枯樹幹上
相較於小啄木,大赤啄木比較常出現在中海拔森林,常攀爬於樹幹及大枝條上,尋找樹皮內的大型昆蟲幼蟲,並鑿樹洞為巢,與小啄木及五色鳥類似,所以這次在大雪山林道中海拔處遇見牠,就不足為奇了
大赤啄木是公鳥和母鳥一同育雛,而現在正值育雛期,只見公母鳥來來回回輪流叼著食物進入樹洞內餵食,餵食的次數還蠻多次的,所以我今天運氣還算不錯,而大翅啄木在進入樹洞前,會先在枯幹上駐足活動一下,那就先拍幾張吧
大赤啄木的公母鳥很好分辨,公鳥頭頂有大塊紅色,母鳥頭頂則是黑色,而母鳥進出樹洞餵食的次數比公鳥多很多,這就是大自然的母愛吧;至於幼鳥則一直沒有看到
一直在等待親鳥進出樹洞的飛行版畫面,的確不太容易拍到,因為親鳥從樹洞飛出來時,並沒有任何徵兆,所以能夠拍到就算運氣很好了
終於拍到一張公母鳥在一起的畫面了,在這裡待了三小時,總算是有所收穫了
大赤啄木小檔案
地理分布:廣泛分布於亞洲及歐洲、中歐及東歐、西伯利亞南部、中國東北、朝鮮半島、庫頁島、日本、喜馬拉雅山區、中國四川及福建山區、台灣,一般並不會做長程遷移。在台灣為稀有的留鳥,分布於海1,000公尺至2,800公尺之間的山區,數量並不普遍
形態特徵:體長約25cm,雌雄鳥的羽色略有不同。雄鳥喙黑青色,虹膜黑褐色,頭頂至後頸朱紅色、雜有黑色小斑點,眼先至耳羽乳白色,其下緣及後緣有一黑色橫帶,腮、喉、前頸白色,背及肩羽黑色,下背至腰密布白色橫斑,翼羽黑褐色、有顯著白色橫斑點,胸灰白色帶黑色縱紋,腹部及尾下覆羽紅色,帶黑色縱紋,尾黑色,尾羽中央一對無白斑,其餘尾羽有白色橫斑,腳鉛青色。雌鳥頭頂至後頸為黑色、並非紅色,其餘部分與雄鳥相同
棲地與習性:棲息於海拔1,000公尺至2,800公尺之間的森林內,尤其喜愛闊葉樹林,大多單獨活動。喜攀爬於樹幹或樹枝上,搜尋樹幹內或樹皮間的昆蟲。啄食時,以尾羽抵住樹幹,快速敲擊樹幹。在樹幹上進行時,呈螺旋狀貼近樹皮快速跳躍前進,少作長距離飛行,多在樹與樹之間作短程飛行,飛行時速度並不快,呈波浪狀前進
食性:以藏身於樹幹的昆蟲為主食,覓食方式主要為啄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