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城慶元宮‧開蘭媽祖廟

 

 

三個月前,我的頭城老街巡禮,由於疫情的關係,頭城慶元宮並沒有對外開放,所以趁著這次來宜蘭拍鳥的時候,再來拜訪一下頭城慶元宮

頭城慶元宮‧開蘭媽祖廟

 

由於頭城老街號稱開蘭第一街,在老街中點的慶元宮,就是開蘭媽祖廟,慶元宮創建於「嘉慶元年」(1796年),故名慶元宮,而嘉慶元年又是吳沙率三籍民眾入墾之年,故對於宜蘭漢人移墾的歷史饒富意義

頭城慶元宮‧開蘭媽祖廟

 

慶元宮前的廣場,也曾是二二八事件的傷心地,有七名無辜的受難者被埋葬於此,廣場前有一座印記說明碑,說明了相關歷史背景,但是一般人並不會注意到

頭城慶元宮‧開蘭媽祖廟

 

大牌樓前的廣場,曾經連結頭圍港,而昔日船舶進出的盛況已不復見,廣場前的帆影立石,提供勒石為碑,以供後人遙想當年的盛況

頭城慶元宮‧開蘭媽祖廟

 

接著來一場慶元宮的巡禮,慶元宮坐西朝東,為三開間、前後二殿中帶左右過水廊之寺廟建築,兩百多年的歷史,雖然經過多次整修擴建,但廟中仍保留許多當時的建築作品

頭城慶元宮‧開蘭媽祖廟

 

建築藝術巡禮,首推三川殿,在三川殿廟頂正脊上方,可看到不同於一般廟宇常見的三仙,或雙龍搶珠的主題,而是雙鰲護龍馬做呈現。龍馬是一種祥獸,背上負河圖代表天下太平。鰲也是祥獸,代表高中科考之意

頭城慶元宮‧開蘭媽祖廟

 

前殿的正面牌樓面,疊斗式屋架、雕刻及石柱對聯等均保存良好,展現傳統建築及藝術之特色與價值,且應為宜蘭本地匠師所營建,充分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

頭城慶元宮‧開蘭媽祖廟

 

慶元宮在左右抬梁大木構架,採以較顯厚實之圓形斷面為主,細究除石造圓柱外在左右二木棟架扇,其步口通樑及通隨、殿內大通、二通及前後步通、通上短童柱等為圓形斷面構件,木構件間僅於插角採飛鳳、鰲魚等採立體雕刻,束尾、頭巾則採淺雕。左右渾厚抬梁大木構架,使殿內外整體木構呈現著厚實無華之舊有時代內斂風格

頭城慶元宮‧開蘭媽祖廟

頭城慶元宮‧開蘭媽祖廟

 

前殿牌樓面的砂岩石雕、砂岩石柱及屋架木作等為整體建築中最具特色之部分,而石柱對聯中之文字對於早期烏石港運之祈願,更顯慶元宮與過往頭城歷史之重要連結

頭城慶元宮‧開蘭媽祖廟

 

正門的門聯是當時頭圍縣丞朱應鍚所題,聯曰:「中山護冊左海濟師溯累朝赫濯聲靈比洛女湘君九天斀顯。鸞嶺環青馬淵涵碧看此地巍峨宮闕與方壺圜嶠一水相連」。上款:「歲在屠維赤奮若橘相之月」,下款:「頭圍縣丞會稽朱應鍚謹頭」。屠維赤奮若即己丑年,就是道光9年(1827年),是慶元宮最古老的門聯

頭城慶元宮‧開蘭媽祖廟

 

另外在前殿次間排樓面、前殿殿內及過廊石柱,落款清光緒已丑年(1889年),也是百年古物

頭城慶元宮‧開蘭媽祖廟

頭城慶元宮‧開蘭媽祖廟

 

道光戊申年(1848年)由當地信士所敬獻的匾額「寰海尊親」,表達對媽祖的敬仰,是慶元宮最古老的匾額

頭城慶元宮‧開蘭媽祖廟

 

來自大陸的千里眼、順風耳等神像,雕刻精巧,頗具匠心

頭城慶元宮‧開蘭媽祖廟

頭城慶元宮‧開蘭媽祖廟

 

入廟後因兩側建有廊道使前殿和正殿相連,在廟內中間形成天井

頭城慶元宮‧開蘭媽祖廟

 

進入正殿前還須經過一道門,這是慶元宮較特殊的設計

頭城慶元宮‧開蘭媽祖廟

 

正殿本聯是道光28年(1848年)頭圍縣丞王霈所獻,曰:「海宇慶昇平功德昭垂利濟必資於博厚:春秋崇祀聲靈赫濯光大更應乎高明」。上款:「道光戊申仲秋榖旦」,下款:「頭圍縣丞平江王霈敬奉」

頭城慶元宮‧開蘭媽祖廟

 

慶元宮主祀天上聖母,據載是直接由福建興化府莆田縣湄洲分香

頭城慶元宮‧開蘭媽祖廟

頭城慶元宮‧開蘭媽祖廟

 

特別拍一下這一幅匾額「德澤萬方」,是前總統馬英九所題,也相當於明清時期的皇帝所題,相信在百年之後,這一幅匾額也會成為珍貴的古物

頭城慶元宮‧開蘭媽祖廟

 

三川殿前的廟埕,今天有活動ㄡ,活動名稱是「廟埕唸歌聲」,難得疫情逐漸舒緩,大家也該出來散散心了

頭城慶元宮‧開蘭媽祖廟

 

頭城慶元宮是我的頭城老街巡禮的最後一站,今日圓滿完成

頭城慶元宮‧開蘭媽祖廟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米客 的頭像
    米客

    米客相機日記

    米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