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色鳥是鳥友們相當喜歡的鳥兒,台灣各地偶爾會有零星的出現,我曾經在大溪及宜蘭三星都拍過八色鳥,這次則是來到雲林林內鄉的龍過脈步道等待牠,龍過脈步道鄰近林內鄉的湖本村,湖本村是八色鳥發跡地,每年3至5月期間,八色鳥會飛抵村內的森林裡繁衍,故湖本村有「八色鳥故鄉」的美名
我今天快中午才來到此地,可能是八色鳥的熱季已過,現場只看到幾位鳥友在等待,而我也是抱著加減拍的心態,基本上沒什麼得失心
不過現場看起來槓龜為蠻重的,所幸附近還有一些其他種類的鳥兒,在我等待八色鳥的期間,倒是熱情的演出,現在讓我來點名一下,首先是白腰文鳥,雖然是普遍的留鳥,但卻是我第一次拍到
下一隻是白環鸚嘴鵯,台灣特有亞種,雖然也是普遍的留鳥,但是不太容易見到,要拍白環鸚嘴鵯,建議可以到內灣老街的入口處,那裏有白環鸚嘴鵯吃柿子的畫面可以拍
再下一隻是白腰鵲鴝,強勢的外來種,許多地方都看得到,而附近有牠們的巢穴,應該是進入育雛期,所以一直看到牠們叼著食物飛往巢穴
白腰鵲鴝還真的是強勢物種耶,就直接在大馬路上做起日光浴
運氣不錯,最後八色鳥還是出現了
今天八色鳥來了兩次,雖然只拍到靜態的畫面,但已值回票價,我以前拍八色鳥,第一次都會槓龜,這次只等一個小時就拍到了,看來湖本村這裡真的八色鳥的故鄉
八色鳥小檔案
地理分布:分布於亞洲東部,包括中國東部、日本、朝鮮半島,向南到台灣、中國南部、越南、寮國及婆羅洲等地。台灣分布於中低海拔的闊葉林中
形態特徵:雌雄鳥外形相似,頭棕色,頭頂自前額至頸後有黑色線條,眉線黃色,臉部黑色延伸到頭後與頭頂黑線相接,喙黑色;背部深橄欖綠色,翅膀上小覆羽、腰及尾上覆羽亮銀藍色,雙翅其餘的覆羽與背部顏色相同,初級飛羽黑色,中段有白斑形成翼帶,下顎與喉部白色,胸部與體側淺棕黃色,下腹部的中線及尾下覆羽鮮紅色,尾羽黑色有淺藍色羽尖;跗蹠及趾淺棕色
棲地與習性:在中低海拔的闊葉林中繁殖,在日本的繁殖地點多接近海邊,在南韓的繁殖地點是1,200公尺以下的濃密潮濕森林或接近海岸的森林,在森林底層的落葉中覓食
食性:以蚯蚓、大型昆蟲等無脊椎動物為主。台北市郊的仙八色鶇餵幼鳥吃蚯蚓、蟬、螻蛄、蟋蟀或蚰蜒等多種獵物,也有連續數天餵玉珊瑚果實的紀錄。在雲林縣林內鄉的幼鳥食物則以蚯蚓為大宗。成鳥餵幼鳥時,多會同時叼著數隻獵物回巢,很少只攜回單隻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