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家人五天四夜暑假旅行的第一天,我們選擇來到阿里山,在阿里山公路上(台18線),有許多可以停留的遊憩點,我們的第一站就是觸口的天長地久橋及龍隱寺。從這裡已經可以感受到陸客的威力,成群的陸客佔滿了大部分的風景區,當然仍不減我們的旅行興致
天長地久橋雖然只是個小景點,但是人潮卻不少,可別看這張相片裡沒人,這裡的陸客可多的咧,其實這裡也算是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的起點處,通常導遊都會帶陸客下來走走天長地久橋
有人潮的地方就有商家,買買飲料、吃吃零嘴,都可促進台灣經濟發展
接下來要來走走地久橋了,雖然有限制吊橋承載人數,但是這一切都只是參考,沒出事都沒事,有出事再來說吧
天長地久橋分別為兩座吊橋,橫跨於八掌溪上,關於興建的緣由,由於觸口是通往阿里山的關口,居民及商賈往來阿里山地區,必須跨越八掌溪,所以昭和12年(1937年)在熱心人士推動下,建造了這兩座吊橋
至於天長地久的命名,則是配合日本感恩的天長節(天皇生日)與地久節(皇太妃生日)而取名的
當然現在天長地久橋的運輸功能已經被觸口橋及阿里山公路取代了,所以這兩座吊橋現在已轉變為觀光吊橋
站在橋上欣賞八掌溪景色,雖然不是很美
兒子在走地久橋時就已經哇哇叫了,天長橋就不用說了,所以我獨自一人從旁邊的階梯走上天長橋
走上天長橋的路上,可以居高向下俯瞰龍隱寺及地久橋
遺憾的事還是發生了,雖然事前已經知道天長橋封閉,但總是懷著希望;天長橋因莫拉克風災後,基座嚴重掏空,有坍塌之虞,所以在安全改善之前,將暫時封閉
登橋希望破滅,我只能從另一邊的階梯步道下來,然後往上拍一張天長橋,這一句"暫時封閉",是否會變成永久封閉,畢竟莫拉克風災距今也有四年了
我又找到另一個角度拍下龍隱寺
天長橋通到地久橋的階梯步道中,設置了小型公園,提供遊客休憩之用
步道中有美麗的石雕可欣賞,我一直走到最後才發現是十二生肖的石雕
我再一次遙望天長橋,除了可惜還是可惜
下一站就是龍隱寺了,龍隱寺前方有不少造型可愛生動的悟禪童子,我找個角度全部一網打盡拍下來
這座龍隱寺外觀看起來還算新穎,的確它是在民國80年完工的
一眼望去,龍隱寺的木雕石雕相當精美,舉凡鐘鼓樓、石獅、天公爐、交趾陶、雕刻等等,都是可以細細品味的地方
關於龍隱寺的興建還有個傳說,相傳濟公禪師雲遊四海到此,看到此地山水環抱,地靈人傑,是建廟濟世的好所在,於是託夢給一位邱姓人家,從甲仙龍鳳寺求濟公禪師金身的分靈到此,再加上濟公的顯靈,使得信徒紛紛回來還願贊助,終於完成興建龍隱寺的願望
相傳龍隱寺在建廟期間,濟公指示會有電視台前來拍片,果然在民國84年8月台視(濟公)連續劇就選在龍隱寺拍片
我進入寺內抬頭一看,被精美的木雕所吸引,趕緊拍下一張留念
龍隱寺主祀濟公活佛,陪祀祝生娘娘、福德正神、中壇元帥、圓通古佛、普賢菩薩、元殊菩薩等眾神
室外廣場有一座濟公石雕,生動逼真
時間關係,我無法慢慢拍龍隱寺,所以只能拍下建築特色後,趕緊與家人會合,同時也完成暑期旅遊的第一站目標